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訪問員:陳燕萍(陳) 被訪者:何佩儀老師(何)    |    中一同學:司徒同學(司徒) 黃同學(黃) 林同學(林)  <br />    中二同學:孫美娜(娜) 曾永康(康)  劉信君(君) 黃意文(文)
31/07/2000

傳媒教育是今期燭光網絡的主題,當我們想起教育,很自然就會想到老師和學生,所以,我們特意找一些老師和同學分享一些對傳媒教育的感想和意見。

現時只有很少中學設有這類課程,去年靈風中學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製作了一套傳媒教育教材套,並在九間中學進行試驗計劃。

是次訪問,非常感謝何佩儀老師、三位中一及四位中二的同學抽空參與!

傳媒教育:認識和實踐

31/07/2000

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七日,香港傳媒教育協會與其他機構舉辦了一個傳媒教育研討會,邀得加拿大傳媒教育協會的核心人物巴利‧鄧肯(BarryDuncan)前來作專題演講。研討會在浸會大學舉行,有近三百人參加,氣氛頗為熱鬧。除鄧肯先生的講論外,還有傳媒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和十個傳媒教育工作坊,節目非常豐富,可說是業界的一樁盛事。因篇幅所限,這??我們只能把專題演講的紀要和大家分享,別的方面只可略去。

人物專訪:張志儉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

31/07/2000

現今香港教育制度中,除了一些正規課程外,也有提供各種各樣的非正規課程,例如:公民教育和性教育等,相信各位對上述課程並不陌生;但閣下有沒有聽過傳媒教育呢?何謂傳媒教育?今次,本社訪問了香港傳媒教育協會的創會會員兼主席張志儉博士,讓他分享一下他在推動傳媒教育工作時的感受。

從高峰二千的傳媒教育會議談起

31/07/2000

傳媒教育是近期的熱門課題,我們特地訪問了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月蓮博士,問問她有關今年五月加拿大傳媒教育會議的情況和她個人的感受。

報章手法論壇(四)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7/2000

  過去兩個月,有關「上流社會」(純粹指他們的有財有勢,與道德是否高尚沒有必然關係)的私生活經常見報,更成為頭條新聞,一些報章的報導手法值得商榷。

美國社會對色情物品的爭議

31/05/2000

對色情事業和色情物品的管制,一直以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課題。像美國這樣的自由社會,自八十年代的印第安納波利斯法案(Indianapolis Ordinance)的事件之後,對色情物品管制的討論,便越來越熾烈。

互動信箱

31/05/2000

上一期的燭光網絡,誠邀讀者發表對香港傳媒的意見,以下輯錄了部分意見:

請以實際行動回應泛濫的色情文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5/2000

也許不少人對本港在大街小巷的報攤都有色情雜誌出售已經麻木了!對於每天進入全港七成以上家庭的報章竟然可以刊登嫖妓指南、色情光碟及網站介紹、性愛花式及工具推介等等已經見怪不怪,認為我們在強大的傳媒企業面前完全無能為力!

明光社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回應

31/05/2000
  1. 本社歡迎政府正視民間團體對傳媒渲染色情及暴力的不滿,推出諮詢文件,贊同應全面檢討有關法例及執行措施,唯有關細節應就新聞自由以及保護青少年免受淫褻及不雅物品荼毒方面須取得平衡。
  2. 建議所有被列為不雅的刊物若在領有牌照的專門店內售賣,可毋須封膠袋或紙袋,若在普通報攤或便利店售賣,必須封不透明紙袋,而封紙袋之責任應規定由出版商及報社而非報販承擔。

從法律觀點看條例的修訂

31/05/2000

政府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加強對經常發佈不雅內容報章的管制,例如規定其在封面加上警告字句,在每一頁加上紅線;又建議改組淫褻物品審裁處,使其更近似審裁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