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愛在不言中——言語障礙孩子教曉我的事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25

筆者年幼時說話發音不準,會將「哥哥」說成「多多」,在小學二年級時經學校轉介到當時教育署的言語治療服務接受評估,重新學習發音。多得言語治療師的幫助,讓昔日口齒不清的我,長大後成為一個「靠把口搵食」的人。

喚醒孤獨社區的人情味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25

香港社會過去的鄰舍關係比較緊密,有些街坊之間的關係親如一家人,鄰居可以彼此關心、互相幫忙。還記得年幼時被母親「藤條炆豬肉」,就會跑到鄰居家中「避難」,我和家人甚至有鄰居的門匙;但不知不覺鄰舍間的聯繫日漸疏遠,許多人甚至連鄰居的姓氏都不知道,更遑論日常的交流與互助。

安居.樂業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4/05/2025

中文的字詞是頗有智慧。

感恩節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08/05/2025

去年感恩節前夕,和家人開開心心地乘早機飛往夏威夷(由洛杉磯轉機到貓兒島),可是飛行不足一小時,有乘客突然不適,情況有點緊張。幸好經過一輪急救,該乘客已清醒,而機長隨即把飛機折返原地。抵達機場後,該乘客和家人馬上登上已經停在機場等候的救傷車。眾乘客就在飛機上小休和等待工作人員補充急救用的氧氣,一切就緒再原地出發飛往洛杉磯。

婚姻要有儀式感

韋佩文    |    明光社輔導員
08/05/2025

拍拖的時候,情侶都喜歡在特別的日子,如拍拖一個月、一百日、週年紀念日、情人節及生日等,花點心思去預備慶祝活動,為的是討對方歡心。藉著一些特別活動或禮物向伴侶表達愛意,一起渡過浪漫的時光,不只增進感情,亦可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可歌可泣」的師生戀?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8/05/2025

近年來,有不少教師涉嫌與學生有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或身體接觸個案出現,由2020年至2024年,案件已有129宗,另外也有一些老師涉嫌觸犯窺淫罪等不當行為的案件。關於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失當行為,似乎不禁讓人思考:師生戀有違道德嗎?為何這幾年來特別多相關案件?只要不傷害他人,是否便可以接受一段關係?也有一些師生戀能夠修成正果,不就代表師生戀是可能的嗎?

香港教會人物傳(第二冊)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5/2025

十年磨一劍,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在慶祝一百週年的時候出版了《香港教會人物傳》(第一冊),十年後出版了第二冊,能夠在書中榜上有名,首先第一個條件是已經跑完當跑的路,回到天父的懷裡。第一冊所記述的主要是與聯會息息相關的華人教牧和在不同領域有貢獻的信徒領袖。

閱讀新聞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0/04/2025

無論是在報章、電視、網絡都會看到很多文章、報道……那麼,甚麼是「新聞」?如何分析和閱讀它們?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在2023年撰寫了《閲讀新聞——專業價值和媒體批判》一書,根據他以往任教了10年的一個碩士課程科目——「新聞理論與分析」,把理論與現實世界具體個案連繫起來,以此來教導學生。

勞動節的祝福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30/04/2025

在舊約聖經的第一卷書,記載了上帝展開的一項工程。創世記一章記載上帝創造萬物,而二章當天地萬物祂都造齊了,到了第7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祂就安息了,祂亦賜福給這天為聖日。到了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2節,上帝又說:「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可以見到上帝看重人的休息。

願望實現,根基顛覆:特朗普與痴迷政治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夏威夷大學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教授與課程主任。
29/04/2025

引言:一部發人深省的奇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