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165期)

《長安的荔枝》— 職場上的照妖鏡

燭光網絡 165期 (p.22)
24/11/2025

唐朝天寶年間,一個小吏李善德(大鵬飾)被哄騙成為「荔枝使」,為楊貴妃從嶺南送荔枝到長安,這5000里的距離,要完成被視作「不可能」的任務,從中可看到官場、職場、民間中的人情冷暖、官僚作風與勾心鬥角。

電影《長安的荔枝》改編自中國作家馬伯庸的一本同名小說,內容靈感來自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的第一首:「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喜歡吃廣東荔枝,一見到紅塵中有獻荔枝的驛使,她就會笑逐顏開,但鮮荔枝極易變質,很勞民傷財才可由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無人」二字也暗示人民為送荔枝而大費周章,所承受的痛苦難以言喻。

坊間有電影評論稱,這套可算是一部公路電影,無論李善德是否願意,當他接受成為「荔枝使」的一刻,一場反映現今社會與人性的旅程便開始了。身邊的人都在圍著這差使「奔忙」,他也一直在挑戰自己,抱著「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相信在現實世界,也有人抱持李善德這種心態,就算面對似乎不可能克服的難關,也想挑戰一下,希望活出更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