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治本之道

16/07/2020
樂施會:疫下餓死比病死多 年底料1.2萬人飢餓喪生
 

 (頭條日報.13-7-2020)

83超級富豪聯署 籲增富人稅助復蘇 「我們不會駕駛救護車,但我們有的是錢」
 

 (明報.14-7-2020)

貧富懸殊、社會不公就像一些危險斜坡,遇上大風雨便更容易崩塌,屆時不論貧富皆有機會被掩埋。全球需要長期抗疫直至有效疫苗能大量生產已成定局,香港雖然有豐厚存儲,仍然有條件多派幾次錢,但在目前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只能治標不治本。香港的社會政策偏重大財團、偏重商界,令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一直高企,基層市民除非獲分配公屋或領取綜援,否則在超高樓價和租金,工資水平往往追不上通脹的環境下,手停口停,根本難以積榖防饑,一旦失業便會即時陷入困境,也為未來的社會動盪埋下計時炸彈。政府保就業的原意沒有問題,但卻幫不了許多早已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市民,解決無法交租和一家老少應付日常基本生活的問題,因此,政府應盡快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協助面對有即時困境的市民。而現在也是各超級富豪和大財團回饋社會的最佳時機,外國不少富豪皆願意將大部份遺產設立慈善基金,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希望香港的富豪亦積極在有生之年便將更多財產用於設立慈善基金,總比死後又多一宗爭產官司好。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