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新貧民?」由6000派錢帶來的反思
「新移民=新貧民?」由6000派錢帶來的反思
究竟新移民/新來港人士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都是白吃白喝領綜援搶福利?作為他們的鄰舍,我們明白他們嗎?對於越來越中產化的香港教會,我們是新來港人士的好鄰舍嗎?
明光社234社關大使 4月份聚會,將會以「新移民=新貧民?」由6000派錢帶來的反思為題,明光社同工將與大家探討社會對新來港人士的反響與香港社會不同群體融和的問題,並建議在相關議題上,教會可以怎樣牧養新來港人士。
日期:21/4/2011﹝星期四﹞
時間:7:00-9:00pm
地點:九龍荔枝角長裕街8號億京廣場1103室(荔枝角地鐵站A出口)
主持: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分享嘉賓:梁友東牧師 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
歡迎各位社關大使報名參加 !
當睌有19位弟兄姊妹出席,在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帶領下,以「『新移民=新貧民?』由6000派錢帶來的反思」為題,共同探討新移民(或稱新來港人士)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並釐清社會人士認為他們只是白吃白喝、領綜援、搶福利一族的種種誤解。
梁牧師指出,大部份新來港人士都是我們的「一家人」,因為可以申請來港的,大都有親屬和家人是香港居民。而香港根本也是一個由「移民」建立的城市,今日我們被視為「香港人」,也是我們上一代「移民」到港的結果,所以如果我們歧視新來港人士,未免於理不合。
社會人士對新來港群體的另一大誤解,就是認為他們都是白享福利的一族。但其實他們來港初期,是不能住公屋,也不能申領綜緩的,因此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自食其力的。
另一方面,梁牧師亦指出,不少中港家庭也隱藏許多問題,有很多十分可憐和辛酸的故事。例如:在一些老夫少妻的中港婚姻中,內地母親來港生仔,孩子是香港永久居民,母親也僅能風塵僕僕的持雙程證來港照顧,在申請通行證時,又可能會被原居地政府官員壓榨;甚或即使成功申請單程證來港,如果老夫死去,一家人的綜緩金、公屋戶籍都會一併失去,但奈何她在國內的戶籍又已被取消,在進退兩難下,頓變成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的N無人士。
至於另一困擾港人的內地婦來港產子問題,梁牧師引述數據稱,在現時每年眾多來港產子個案中,中港婚姻只佔5,000人左右,其他的都是醫療產業個案。
作為這班新來港群體的鄰舍,我們明白他們嗎?對於愈來愈中產化的香港教會,教會是新來港人士的好鄰舍嗎?梁牧師就分享到新福與地方教會的合作經驗。他指出,新福推展很多的活動和工作,都需要地區教會及其他社福機構共同參與協作。新福會為有負擔的教會提供同工訓練課程,讓參與的教會「落手落腳」投入服待,那麼,新來港人士自然會對教會產生歸屬感。
此外,新福事工為幫助新來港婦女重建自我價值,最近積極推行「康乃馨行動」,義賣由她們親手製作的絲網花,有興趣者可到新福網站瀏覽詳情:www.newarrivals.org.hk
有關『守望香港‧吹角警民─社關大使』:
逢雙月第三個星期四黃昏時段
明光社將與你一起探討當下香港社會的歪理現象、道德議題、重要法例修訂等等
內容包括重點分享、討論及派發資料,備茶點招待
讓關心社會的弟兄姊妹更能掌握社會脈搏,把重要訊息和行動帶回教會及親友
約定你‧234黃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