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大火無情 人間有義

27/11/2025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學生自發做義工 網上組隊到場運送及整理物資

  (明報. 27-11-2025)

宏福苑牽動了幾乎所有香港人的心,看著大火吞噬整座大廈已令人痛心,對於有親友仍然失聯、以及看著自己家園盡毀的居民來說,其痛楚及壓力肯定難以形容,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謙卑地承認我們的不足,不會隨意解讀我們不明白的天災人禍。不過,感恩的是在災難時我們仍然看到人間有情,四方八面的物資和義工湧進大埔,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市民都願意向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表達關心,大火雖然無情,但畢竟人間有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令人安慰。

筆者1996年仍然做記者的時候曾經採訪佐敦嘉利大廈引致41人死的大火,不少人因為電動大門在停電時無法開啟而被困火場,有人在窗前被活活燒死的景像令人震撼和不安,想不到今次的情況更加慘烈。還記得當年有直升機加入救火時,卻因為所產生的氣流而令火勢更為猛烈,需要撤退,相信這也是日後在市區不見直升機加入救火的原因,但看著消防梯只能去到大廈的一半射水,不能不再反思,究竟我們的大廈不斷向高空發展時,消防和拯救火場內人士的能力是否能夠真正同步提升?還是我們將自己或市民的安全作為賭注?大廈高層的火警若只能從內部撲滅的話,那麼當消防員被大廈低層的大火阻隔,根本無法上到高層的時候,居民是否只能自求多福呢?

今次大火有負責維修工程的人士被拘捕,初步懷疑涉及使用成本較低但易燃的物料,亦有居民指責有維修工作人員吸煙,若調查之後事情屬實應予嚴懲,而隨著樓宇的老化,以維修網包圍作大維修的屋苑和樓宇隨處可見,若有關部門疏於巡查,等同將全港市民置於險境,過去幾年已發生多宗竹棚及維修網大火的事故,可惜有關部門沒有積極跟進大火迅速蔓延的原因,最終出現今次令人極度傷痛的悲劇,官僚文化的特徵就是有事時高調承擔,但只有三分鐘熱度,轉過頭就依然故我,無人需要問責,結果最後只能將責任推給制度。

當然,令人欣慰的是今次有很多教會、機構、學校、市民和學生都迅速回應,除了捐出物資之外,更借出場地和走到現場當義工,希望日後面對任何突發的事件,大家仍然能夠迅速回應。但願我們有信心同聲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詩篇46:1-3)

不過,由於受災人眾和情況嚴重,雖然第一時間有許多人願意關心,但不少有家人死傷和家園盡毀的當事人可能會有創傷後遺症,需要親友和區內的教會及機構長期跟進,希望大家能堅持下去,為宏福苑的居民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