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 (時代論壇. 24-10-2025) |
| (明報. 30-10-2025) |
AI的急速發展,已令很多行業受到影響,甚至衝擊教會。在瑞士,有一間教會更以AI來把「耶穌」再次活現眼前,這位AI耶穌接受了新約聖經及網上宗教資訊訓練,並可以說100種語言。它更可以在教會提供24小時的服務,若教友在半夜需要支援,這位AI耶穌都可以隨時相伴,相信世界上沒有一位教牧可以與它相比。服務質素方面,調查指有三分之二的受訪用戶稱他們可以從AI耶穌獲得精神體驗。AI的發展令人不禁疑問,它會否有一天能取代教會的牧者?
馬丁路德的十架神學指出上帝是在十字架中啟示自己,而莫特曼的「被釘十字架的上帝」神學亦強調,上帝是親自進入人類的苦難中,與受苦者同行。莫指:「耶穌是以一種被人視為極羞恥的方式死去,無法相信一個全能的宗教領袖會如此死去。」從耶穌基督的歷史可見,耶穌來到世上是為我們受苦而死,正是以賽亞書53章所提的「受苦的僕人」。耶穌為我們誕生在世上,承擔世上的苦與痛,最後受死,走上十架的道路,重點是要說明他也與我們一起受苦,他與我們同行,他明白我們在世上的苦。故此,真正的牧養並不是牧者對聖經知識的多寡,而是我們能否在別人生命的低谷時、需要關心時、在經歷生離死別時、在喪禮中、在婚姻關係破裂的痛楚裡,我們能夠明白他人的感受而給予上帝的愛、關懷與盼望。
AI確實可以就用戶提出的問題提供及整理所有經文、禱文及建議,但它卻無法「與哀哭的人同哭」。在路加福音10章27至28節中,經文提到律法師想試探耶穌,律法師雖然對聖經背得滾瓜爛熟,能即時背出律法上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然而,耶穌回答說:你回答的是。他們的回答確實正確,但耶穌繼續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原來得到永生的方法並不是你的頭腦對聖經的認識有多少,而是我們是否能夠行出信仰。AI沒有身體,它無法給痛苦者一個擁抱,它也無法給受傷者一個身體接觸或眼神來傳遞由上帝而來的安慰。它也不能像好撒瑪利亞人一樣以憐憫去關心鄰舍,牧者的價值在於他能親身走進別人的苦難中,就像耶穌基督一樣「道成肉身」與人相伴。AI只能收集知識再輸出,它是無法實現真正的牧養。再者,牧者所領受的是由聖靈而來的啟示,也是AI不能領受的,AI儘管可以接受任何的訓練,但只有真正的牧者才能領受上帝的臨在,與教友同行,與他們一起走在上帝的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