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土地房屋

聖經如何看土地房屋

林本利博士
曾任教理工大學,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30/08/2012

每逢提到政府的土地房屋政策,必定觸動市民的神經。根據去年人口普查結果,全港約52%住戶,居住在自置物業。其餘48%住戶租住私樓或公屋單位,或者由僱主提供居所。不少租戶希望成為業主,擁有自住單位。故此,每逢樓價大升大跌,總不免令市民感到折騰,不知應否入市,抑或拋售物業,待樓價調整後才購買。

洋松街78號帶來的攪動

燭光Lite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31/05/2012

要推動教會的年青人社關,一起落手落腳去做是最好的辦法。對貧窮人士表達關心陪伴、提供一些物資幫助固然重要,但過程必然觸及到對社會運作的批判,背後政治操作的意識型態;更不能忽視的,是基督徒如何在好像被社會遺棄了的社群中,活現出基督信仰中新造的群體以及十架的意義。
 

劏、板、籠、街──深層「恥」住屋問題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6/02/2012

在香港,奢華得分不到平台還是地下的千萬豪宅多不勝數,但諷刺的是,狹小得像動物籠般的房屋有更多。上月英國《每月郵報》報道香港的籠屋環境,副題「有骨」地說:在一個路易威登店比巴黎還要多的城市中,成千上萬的人住在六尺乘二尺的兔窟之中(意譯)。香港的籠屋市場如此蓬勃,叫人羞恥。

被地產霸權蠶食的自由經濟

林本利博士
曾任教理工大學,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17/07/2011

長久以來,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都相信香港的成功,有賴其採用自由經濟體系。在這體系下,主要是依賴市場的「無形之手」去分配資源,政府的干預極少。即使政府「出手」干預,都是為了修正市場失效及令市場運作得更暢順。
 

僭建的另一面

蔡志森
明光社 總幹事
20/05/2011

近期有關立法會議員和問責官員寓所,以至新界村屋的僭建問題引起各界的關注。犯規的議員為保選票,迅速清拆在所難免,而對於一些可能影響樓宇結構和市民安全的僭建,例如將村屋由三層加建至五層,要強硬處理亦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但對於一些存在已久,又沒有影響安全的僭建應如何處理卻是十分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