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如何將童話故事寫下去?

韋佩文    |    明光社項目統籌經理及輔導員
20/03/2025

結到婚,是否一定結好婚? 很多人在未婚前都將「結到婚」視為人生目標。在70-90年代的香港,「四仔主義」流行一時,得到屋仔、車仔、老公仔/老婆仔和BB仔便是人生勝利組的隊友。進入21 世紀,「高富帥」和「白富美」更成為主流的擇偶標準。覓得理想伴侶,有情人終成眷屬是童話故事的大結局,但一對夫婦在結婚之後,婚姻的劇本不再是童話,而是現實世界。

失控的焦慮世代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03/2025

去年出版的《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The Anxious Generation: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引起了多國家長們的關注,因為當中的內容與他們的孩子

尋找生命的意義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0/03/2025

近日香港接二連三發生學童輕生的事件,感到惋惜之餘,也令人聯想究竟生命的意義何在?近日閱讀《活出意義來》一書,其作者是一位精神官能學及精神分析學教授,他曾住在集中營,是少數的倖存者,當他離開集中營後,醉心分析生命的意義,發現大多數倖存者能在集中營結束後仍然活著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明白自己生存的意義。

賭到露宿仍在賭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3/2025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月公佈的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指出,考慮以籃球博彩合法化來打擊外圍賭博,賽馬會和不少立法會議員對此亦齊聲予以支持。籃球博彩合法化或許可增加庫房收入,但這些收益是用甚麼代價來換取的呢?未來香港社會是否要為此賠上一眾賭徒的悲慘遭遇?

真正的比賽勝利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畢業於建道神學院,在香港牧會五年後移居台灣,現於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現為自由傳道,丈夫為台灣人。
19/03/2025

早前在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賽,中華台北隊以4比0擊退日本隊,不僅是首度稱霸12強賽,也是球隊史上第一次奪得國際一級賽事(奧運、世界棒球經典賽〔WBC〕、12強賽)的冠軍,創下台灣棒球史的最佳成績,此次結果同時也中斷了日本隊在國際一級賽事連勝27場的紀錄。

為何不穿鞋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3/03/2025

應該超過20年前的一個片段,相關記憶本應早已淡忘,但竟被世界最有權力的國家領導人,喚醒了這樁「小事」。

當代德語神學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3/03/2025

《當代德語神學:從認信教會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是一本很有份量的書,作者郭鴻標牧師用了三個安息年來寫這本有30萬字的書,它亦獲頒2024年第十屆金書獎「最佳作品」(學術)。

政策碎片化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3/03/2025

上個月,香港人最關注的莫過於財政預算案的公佈,財赤之下,很多社會資源及個人福利都受到削減,例如長者乘車優惠,從之前60歲或以上,每程只需兩元,日後改為有上限的每程兩元或全額車費的二折;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每年不再獲得2500元學生津貼;未來三年,教資會給予資助大學的經常撥款每年削減2%;超過120間中小型社福機構被削減3%資源;50多間獲得超過5000萬元撥款的大型社福機構,在2

自由神像餘輝長,二百餘年大國殤:美國的沉淪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夏威夷大學數據科學教授與課程主任。
06/03/2025

消失了的道德勇氣

今天的美國已經是面目全非!我發夢也沒有想過,美國會有一天淪落到如此光景!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6/03/2025

《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打破焦慮迴圈,找回人生掌控權》的作者珍妮佛.夏農,以「情緒猴子」來比喻常見的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並揭示現代人三大心理陷阱:無法容忍不確定性、完美主義、背負過度責任感,它們正是餵養焦慮猴子的隱形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