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11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4/1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戳破「虛擬泡泡」 體驗交友App裡的真偽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與生命教育)
24/11/2025

以「迷失在粉紅泡泡之中」為主題的第六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已於10月1日在聖方濟各大學圓滿舉行。一如上屆,今屆峰會繼續以體驗方式進行,與大家一同探索在這個充斥著「粉紅泡泡」的時代,如何拆解那些看似美麗卻一觸即破的泡沫幻象。是次峰會全日參加者接近二百人,超過一半是35歲或以下的職青、年輕情侶,亦吸引不少父母和堂會導師等參加。

《長安的荔枝》— 職場上的照妖鏡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11/2025

唐朝天寶年間,一個小吏李善德(大鵬飾)被哄騙成為「荔枝使」,為楊貴妃從嶺南送荔枝到長安,這5000里的距離,要完成被視作「不可能」的任務,從中可看到官場、職場、民間中的人情冷暖、官僚作風與勾心鬥角。

愈用腦愈有腦——不容AI取代你的腦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4/11/2025

參考德國真人秀Deutschlands Superhirn而製作的內地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主打腦力競賽,參加者都以爭奪「腦王」美譽為目標。自2014年播放至今,能進入12強的參賽選手,已是千挑萬選的聰敏人士,而歷年誕生的「腦王」,更是在不同的範疇,例如心算力、記憶力、推理力、觀察力、空間感……或是綜合能力,皆有十分超卓的表現。

大腦逆齡指南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4/11/2025

《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

拒絕以惡小而為之的時代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4/11/2025

很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雙城記》的開場白:「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充滿智慧的時代,也是最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季節,或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這段說話,實在適用於任何一個大時代,尤其在今年9月之後。

那些錯過,但不遺憾的人:從12個不完美的關係中,看見成長的勇氣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25

多年前,電影《春嬌與志明》有一個經典對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一世人流流長,總會愛上幾個人渣」。當初甜甜蜜蜜地開展關係,原來對方並非自己想像那般美好,逐漸發現浪費了多年時間、感情、金錢在一個人渣身上,但要瀟灑地「止蝕」離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夢想是「打」出來的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1/2025

生日,記憶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3/11/2025

一向不太重視生日的我,在去年寫了<生日.感恩>一文,不僅記錄及數算過去的記憶及值得感恩的事情,亦讓我對生日多一點關注,這並不是對自己的生日,而是知己友人的生日。

再婚的甜酸苦辣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11/2025

明光社關注離婚與再婚這個議題、以及輔導離婚和打算再婚的人士已多年,有些感慨的是一些教會對相關議題的關注仍然不足,或者覺得這是燙手的山芋而不願意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