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生死教育

預演

郭麗明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23/10/2025

自從年初得悉心愛的小狗患了肝病後,我們都經常在「家庭成員」群組內更新小狗的病情。直至三個月前,醫生暗示現階段小狗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可以吃少少炒蛋等等這些肝病狗不應該進食的食物。經過一輪飲食和藥物調校後,小狗病情曾經穩定下來。可是,不久病情急轉直下,我們追問醫生,他可能因怕我們難以接受,始終不願意告訴我們應以月或周來預備牠的離開。

怎麼活怎麼死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8/2025

《怎麼活怎麼死:死不了的時代,我們有權利決定如何離開》是日本學者村上陽一郎的著作,他以哲學與醫學的視角,探討在當代日本高齡化社會裡,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能夠「自然死亡」,而是經常要在醫院的機器「幫忙」下苟延殘喘,忍受一個死也死不了的狀態,受盡病痛折磨。這現象引發作者透過本書討論尊嚴死與安樂死這個核心議題。

一念間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4/08/2025

《一念間》於本年6月出版,於剛完結的書展獲得好評,它是一部深入探討自傷與自殺現象的心理學著作,由方婷、黃麒錄、郭倩衡、黃家盈、余鎮洋五位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共同撰寫。

生死教育講呢啲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2/06/2025

「死亡」這個議題並不簡單,從自己面對成長、身體的變化與衰殘;面對親人或友伴的老去與死亡、於生育中的流產胎、寵物因病或意外的離開;再到新聞中聽到的青年自殺、長期病患者的臨終照顧需要、壽終殯葬的各種儀式 … … 這許多議題有關於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我與世界、我與信仰等許多的關係與對死的看法,多元且接近。

青少年不能或缺的生死教育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5/01/2025

在電影《破.地獄》中,有不少「金句」,其中一句是:「人一出世就在倒數」。對於較為年長的朋友來說,在年月的流逝中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在經歷轉變,人不會一直的年輕,總會有一天由壯健慢慢的衰老、身邊的親友慢慢地離開……歲月在教導人慢慢地去接受及面對老、病、死,如能自我反思、與人討論、或找方法去了解,這會是接受「死亡教育」的一種方式。

要破的又豈止是地獄 -- 由《破.地獄》 看宗教禮儀背後的文化及意義交流會

舉辦日期: 
27/11/2024

近來電影《破.地獄》熱潮引起了不少話題,減少了大家對談論「死亡」的忌諱,是用作生死教育的其中一份好材料。明光社亦想藉此電影與大家反思當中所提及的「地獄」,亦想與大家探討基督教殯葬儀式背後的意義,並從神學角度討論基督教對死亡及禮儀中是否亦有禁忌?應如何理解或應否破除? 歡迎對此電影及探討的內容感興趣的人士參加。

嘉賓:
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機構牧養總監]
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

主持: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AI再現故人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01/08/2024

有人工智能(AI)公司把已故歌后鄧麗君化成AI虛擬版本,不單於一場合中再次唱出經典歌曲《我怎能離開你》,還能即時與人交談說笑,就如該公司主持人所說,所有都是實時作出互動,就像她本人仍在世界的另一端,活生生的透過螢光幕與另一邊的人在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