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當AI報紙出版時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05/2025
2025年3月18日,意大利報章《頁報》(Il Foglio)推出了全球第一份人工智能(AI)報紙——《AI頁報》(Il Foglio AI),[1] 它既有紙本也有網頁版。
堂會愈縮只會愈萎縮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5/2025
社會變,教會亦變,經歷了社會運動和三年的疫情,在社會撕裂和移民潮的夾擊之下,《202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的結果一如所料,幾乎所有指標齊齊向下滑。
愛在不言中——言語障礙孩子教曉我的事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25
筆者年幼時說話發音不準,會將「哥哥」說成「多多」,在小學二年級時經學校轉介到當時教育署的言語治療服務接受評估,重新學習發音。多得言語治療師的幫助,讓昔日口齒不清的我,長大後成為一個「靠把口搵食」的人。
喚醒孤獨社區的人情味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25
香港社會過去的鄰舍關係比較緊密,有些街坊之間的關係親如一家人,鄰居可以彼此關心、互相幫忙。還記得年幼時被母親「藤條炆豬肉」,就會跑到鄰居家中「避難」,我和家人甚至有鄰居的門匙;但不知不覺鄰舍間的聯繫日漸疏遠,許多人甚至連鄰居的姓氏都不知道,更遑論日常的交流與互助。
安居.樂業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4/05/2025
中文的字詞是頗有智慧。
地震了,怎麼辦?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5/2025
今年日本會大地震嗎?
對於地震,你認識多少?地震原來有好多種?
甚麼是地震震級?烈度又怎樣計算?
香港是處於地震帶嗎?要怎樣防備才好?
感恩節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08/05/2025
去年感恩節前夕,和家人開開心心地乘早機飛往夏威夷(由洛杉磯轉機到貓兒島),可是飛行不足一小時,有乘客突然不適,情況有點緊張。幸好經過一輪急救,該乘客已清醒,而機長隨即把飛機折返原地。抵達機場後,該乘客和家人馬上登上已經停在機場等候的救傷車。眾乘客就在飛機上小休和等待工作人員補充急救用的氧氣,一切就緒再原地出發飛往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