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堂會愈縮只會愈萎縮
社會變,教會亦變,經歷了社會運動和三年的疫情,在社會撕裂和移民潮的夾擊之下,《202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的結果一如所料,幾乎所有指標齊齊向下滑。
《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 一鏡到底反映青少年困境
Netflix英國劇集《混沌少年時》被英國《衛報》的劇評人稱之為「幾十年來最接近完美的電視劇」,該劇共有四集,故事以13歲少年Jamie涉嫌以刀殺害同學的事件作為開端,透過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呈現英國校園朋輩間的相處、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自我形象及對女性看法等),與及親子關係疏離等情況如何令悲劇釀成。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4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愛在不言中——言語障礙孩子教曉我的事
筆者年幼時說話發音不準,會將「哥哥」說成「多多」,在小學二年級時經學校轉介到當時教育署的言語治療服務接受評估,重新學習發音。多得言語治療師的幫助,讓昔日口齒不清的我,長大後成為一個「靠把口搵食」的人。
喚醒孤獨社區的人情味
香港社會過去的鄰舍關係比較緊密,有些街坊之間的關係親如一家人,鄰居可以彼此關心、互相幫忙。還記得年幼時被母親「藤條炆豬肉」,就會跑到鄰居家中「避難」,我和家人甚至有鄰居的門匙;但不知不覺鄰舍間的聯繫日漸疏遠,許多人甚至連鄰居的姓氏都不知道,更遑論日常的交流與互助。
安居.樂業
中文的字詞是頗有智慧。
婚姻要有儀式感
拍拖的時候,情侶都喜歡在特別的日子,如拍拖一個月、一百日、週年紀念日、情人節及生日等,花點心思去預備慶祝活動,為的是討對方歡心。藉著一些特別活動或禮物向伴侶表達愛意,一起渡過浪漫的時光,不只增進感情,亦可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可歌可泣」的師生戀?
近年來,有不少教師涉嫌與學生有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或身體接觸個案出現,由2020年至2024年,案件已有129宗,另外也有一些老師涉嫌觸犯窺淫罪等不當行為的案件。關於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失當行為,似乎不禁讓人思考:師生戀有違道德嗎?為何這幾年來特別多相關案件?只要不傷害他人,是否便可以接受一段關係?也有一些師生戀能夠修成正果,不就代表師生戀是可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