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賭波

「九十後」賭徒

採訪及整理:招雋寧
明光社 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4/05/2010

筆者的中學時代,賭波尚未合法化,然而班中已有同學購買六合彩,更有數位男同學集資組成「地下莊」,開足球盤,暗地裏給同學小額投注。時至今日,中學生要接觸賭波資訊的途徑更多更廣:足智彩網頁、網上即時賽果、報紙賠率報道……有如潮水。以下為筆者與一位參與賭波的「九十後」青年對話。

賭波資訊之演變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4/05/2010

體育版,在香港一向都好像沒有甚麼地位似的,當港聞洋洋灑灑做十六版時,體育版卻只有四版,還要是黑白。唯有世界盃和奧運等「大時大節」,體育版才有機會爭出頭來,多佔幾版,藉此介紹不同的體育項目。

而「體育」,在報紙近年編輯方向的「領導」下,卻變得與賭具無異。

馬會一尺 外圍一丈

訪問員(Q):傅丹梅女士
被訪者(A):偉權(參與非法外圍賭博17年)
24/05/2010

為甚麼有了合法化的賭波,非法外圍的投注仍然活躍?我們訪問了一位既有參與非法外圍亦於馬會投注的人士,讓他帶大家揭開足球博彩規範化未能有效打擊非法外圍的秘密。
 
訪問員(Q):傅丹梅女士
被訪者(A):偉權(參與非法外圍賭博17年)
 

還我「清純」體育版!

體育版無賭博資料,可以嗎?
陳永浩
監察賭風聯盟 成員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4/05/2010

作為一個「只睇波、不賭波」的普通球迷,筆者只想看到有一份只講體育,不講賭波,只重球品,不計賠率的「體育版」。但現時香港報刊的體育新聞,基本上已與波經融為一體。究竟我們能有「乾淨」一點的體育版嗎?
 

賺得世界盃,賠上年青人

蔡志森
明光社 總幹事
24/05/2010

在香港,政府、馬會、傳媒和外圍莊家應是世界盃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可以轉播賽事的商場、酒吧和茶餐廳;以及啤酒、汽水、薯片和零食的供應商亦應坐享其成。在利益掛帥的香港,賺到盡是很多人(包括大財團和大機構)的心態,就像在香港的富豪榜名列前茅的多是地產商,但有些地產商的銷售手法卻和不良海味店差不多!
 

足智之「謀」── 馬會在世界盃前之部署

陳永浩
24/03/2010

由去年在幼稚園樓下興建投注站後,馬會最新的—輪賭博宣傳攻勢是推出「足智即場睇」和「即時足球戰報」,馬會超越了原本只為接受賭博投注的角色,「兼任」傳媒,在其網站上直播本港電視台沒有播放的足球賽事……

滲入暑期、校區和超市 ── 2009本港博彩文化事件簿

陳穎翎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6/01/2010

2008年12月,民政事務局完成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本港賭博評估研究報告,成功訪問2,088人,發現每10位受訪者中,超過7位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逾1,200名賭民中,34%受訪者首次參與賭博時仍未年滿18歲;有超過50%表示,是在18至29歲期間首次賭博。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說,在青少年階段初次賭博的人,逾50%是受朋友、同學或家人影響,對此情況表示十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