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111期)

馬會也有賭輸時

燭光網絡 111期 (p.23)
16/11/2016

馬會報稱,2015-16年本地投注總額超過2,000億,賽馬投注超過1,070億,足球博彩佔868億,六合彩投注額則有超過85億。與去年相比,足球和六合彩的投注額上升一成。[1]然而,有評論員卻指出,馬會贏頭輸尾,因投資組合造成虧損,最後居然倒輸。[2]

雖然馬會發表年度業務總結時表示再創佳績,投注總額上升,但在年報中卻列出年度全面虧蝕6.39億元,當中虧損的主因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兌換差額、出售財務資產失利等。[3]

馬會作為營運博彩的唯一機構,同時卻陷在另一個賭局中,賭輸了甚至不敢告訴公眾,只低調的寫在年報中,也真頗有賭徒心態——贏了到處宣揚,輸了低調垂淚。

手機遊戲的消費陷阱

燭光網絡 111期 (p.23)
16/11/2016

消費者委員會收到投訴,稱有子女使用父母的手機購買手機遊戲程式,損失愈萬元;又有人聲稱花了高價仍然抽不中希望得到的虛擬角色。消委會建議巿民,如不想使用信用卡購買遊戲程式相關的虛擬用品,宜設定手機之取用限制,以防未獲授權的網上交易,減低損失的機會;另外,就抽不中虛擬角色的問題,就呼籲巿民留意有關條款,減少損失。

玩家雖有責任承擔因購買手機遊戲程式或虛擬產品而遭受的損失,但環顧我們鄰近地區的遊戲生產或代理商,不論是自願,還是法例規定,都會有自身的規則,減少類似的問題。例如在日本,遊戲使用者會劃分年齡,如果自願填報的年齡未夠20歲,就會視情況限制他們的購買量,減少不必要的衝動或感情消費。另外,就著抽虛擬角色的情況,除列明抽中相關角色的機會率,近年有些遊戲更新增「抽十次就送一次指定角色」,換句話說只要抽到一定數量,就應該抽到想要的角色,避免抽獎變成另一種賭博。

誘使心智未成熟的兒童及青少年過度消費是不道德的行為,希望遊戲供應或代理商自律。要避免青少年及家長在不知情下蒙受損失。其實不需等待修訂法例,只要遊戲供應或代理商願意多行一步,已可減少玩家金錢上的損失。不希望要到社會真的因此出了大事,才討論如何立法強制處理,這是下策。

電影小組花絮 -- 《超時空接觸》、《人工智能》與《智能叛侶》

燭光網絡 111期 (p.24)
16/11/2016

8月份分享電影《超時空接觸》:世界很大,實在有很多事情有待探索。

女主角Ellie Arroway從小就對天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電台監聽各個波段的訊息,尋找來自地球以外生命發出的訊號。她的工作一直沒被重視,直到後來真的找到發自外星的訊號,建造了與外星人連結的設備,她也直接與外星人接觸了。最終,卻因沒法提供實質證據而被質疑、否定。她後來卻醒覺到,這經歷正正和她一向不倚靠的信仰一樣,沒法提供實質證據、被質疑,但其體驗卻真真實實的活在每個人當中。

是次討論,我們邀請了資深影評人黃肇峰先生來分享,他與我們分享了科學及科幻電影的分別,亦讓我們認識科幻電影的起源。細看我們以往看過的科幻電影,當中的發明、產品,有些是已經實現了,或很有可能會發生。讓我們對未來有著不少的期待與憧憬。

肇峰提到在不少科幻電影當中,原來也隱含了許多人們對外星人或不明飛行物體的推論或聯想,科學、政治、宗教之間的爭論及不信任等問題。世界這麼大,信仰與外星生物,兩者真的不可能共存嗎?這真的值得我們細細的思考。

 

立會如棋

燭光網絡 111期 (p.25)
16/11/2016

作為自雨傘運動後第一次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有政黨順利完成交接,亦有政黨在立法會議席歸零,政治形勢出現量與質的改變。本土自決派共取得六個議席,成為立法會新興力量,而他們所奪得的票數及議席主要都是從資深泛民議員甚至建制派政黨而來,這無疑亦揭示了市民對時局感到憤慨無奈,以及表示對過往立法會議員表現有所不滿。立法會選舉的戰事雖然完結,但另一場戰火才剛開始。

開展多向度關注

早在選舉期間,朱凱廸已在選舉論壇上帶出橫州收地一事,更因此受到恐嚇;同時,有建制派議員亦被指套丁謀利。隨著朱凱廸當選,「官商鄉黑」的議題更備受關注 ; 民主黨林卓廷亦繼續跟進圍標的黑幕,引起市民對此議題的關注。由此可見,來屆立法會新人的湧現將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令社會不再只得「普選」與「穩定發展」兩個關心點,有機會正視社會上一些重要但過往被忽略的問題。能夠好好的活在世界,才能好好的活出信仰,在一眾本土自決派議員花更多心力針對社會一些黑暗面或土地的不公義的問題時,作為市民、作為信徒,在思考本土問題時亦可以嘗試用更多層面,如關懷貧窮、守望鄰舍進行思考。

與時並進 網絡宣教

燭光網絡 111期 (p.26)
16/11/2016

獲同行基金資助,明光社於9月舉辦一連六堂「2016網絡世代的牧養及裝備」新媒體事工課程已圓滿結束,平均每堂有30名參加者。課程導師歐建樑先生(春麗)以活潑、互動的教學指導參加者,課室總是充滿笑聲和討論聲。內容除了學習動畫及短片製作、運用相應工具進行網絡媒體宣教等技巧,當中更有聖經教導的反思,藉此裝備年青信徒領袖及牧者。參加者又會分組製作動畫及短片以回應社會議題、生活上的信仰掙扎及見證,並於所提供的平台分享。

在課程開首,春麗以「試試在Google 打耶穌一詞,你猜會得出甚麼結果?」這問題開始。原來除了維基百科及百度,排在最前的搜尋結果竟是耶和華見證人官方網站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香港網站。試想年青人如想認識耶穌,卻只能搜尋到以上資料,傳統教會需要反思網絡宣教的重要性及應否投放更多資源於網絡事工。

在新媒體的世界內,因免費及點對點的特性,加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令網媒變成主流。大部份人每天起床第一件要做的事,往往是查看社交媒體的資訊及訊息,春麗提醒大家要習慣用新媒體生活,在新媒體進行牧養時要真誠,令上線及下線的生活一致,這樣才可以生命吸引人。短片製作是本課程其中一個重點,可透過「拍片」,包括:微電影、紀錄片、動新聞、MV、見證及宣傳片等,吸引教會年輕人更熱衷於認識上帝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