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20期)

為暴戾文化默哀!

燭光網絡 20期 (p.1)
30/09/2001

一名青年與妹妹爭執時,懷疑錯手將對方打死!

有母親親手將6歲兒子焗斃然後自殺,向變心的丈夫報復!

記者在眾目睽睽,警方在場的情況下被黑社會毆打!

警員在執法時,黑社會多次「晒馬」挑釁,最後更毆打警員!

有學者形容某高官豬狗不如!

有人當街遊行鼓吹性虐待!

我們的城市已變得越來越暴戾,而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暴戾情況不是偶發的行為,而更是心態上對暴力的認同。語言暴力和對黑社會暴力的尊崇,在潛意識更強化了這種暴戾心態。

傳媒渲染會否對青少年,以至成人世界的暴力情況造成影響,是一個老掉牙的爭論,我們當然不會簡單地認為青少年一看完有關暴力的電影或漫畫就即時有樣學樣,但若認為傳媒不會對人類的行為造成影響,每年為什麼有那麼多瘋子將數以億計的廣告費投放於各大傳媒機構?傳媒為什麼不斷吹噓其廣告效力?難道傳媒在賣廣告時效力宏大,在傳播暴力意識時便會自動失效?
誰敢說一系列以黑社會「英雄」為背景的電影,沒有令青少年對黑社會有更正面的看法?誰敢說漫畫、雜誌和學者鼓吹的語言暴力,沒有加深大家對社會和建制的怨氣,甚至認同以暴力去發洩不滿?

近期青少年暴力問題

燭光網絡 20期 (p.2)
30/09/2001

年輕人血氣方剛,一時沉不住氣,先是口角、繼而動粗,本來就沒甚麼好奇怪的。可是近年的新聞報導,大凡談到青少年暴力案的,再不是以甚麼「敷藥出院」等詞語作結,倒是以「圍毆」、「虐打」、「命危」、「藏屍」甚至「烹屍」等駭人的字詞起論,教人讀來觸目驚心。從沒想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竟然會做出這些Satanic(窮兇極惡)的行徑!究竟我們的社會出了甚麼岔子?這個問題,絕非筆者所能回答,也不是本文重點。本文旨在呈現當下的實況。我們先稍稍交代這兩年來青少年所犯的一些暴力案,從而勾畫出問題的大略面貌,接下來我們會羅列部分有關的調查報告和專家意見,好給大家一個思想問題的向度。

先用「原因」來作粗略的分類,將近期這類案件羅列如下﹕

因人際衝突引起的:通常是因一些小事或童黨效應:

潮流興打?淺談現今流行文化與青少年暴力

燭光網絡 20期 (p.4)
30/09/2001

試想想:每一天回到在家裡,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甚麼?開啟電腦上網?看報紙?還是看電視?研究顯示,香港中學生平均每天看電視幾近四小時,加上聽音樂、聽收音機、玩電子遊戲、上網、看漫畫、看電影…今日青少年的取向與思想,「多多少少」也受到現今文化的影響。本文嘗試剖析現今幾個流行的媒體——電子遊戲、電影、流行音樂、及電視節目——探討其暴力內容對青少年的影響。

電子遊戲

筆者家裡第一部遊戲機就是那哄了爸爸媽媽良久,還加上考得好成績,才買回來的「雅達利」電子遊戲機。二十多年前的遊戲都「斯文」得很,就是一些射擊、「打怪獸」遊戲,都只用極簡單的構圖,畫面或許呆板,但一樣好玩刺激(誰能說「食鬼」悶蛋!),堪稱為經典!以後陸續有蘋果、英特爾等電腦(遊戲機有任天堂、世嘉及後來加入競爭的新力),效能與日俱增,電玩界亦有更多遊戲問世,種類也越來越多。

漫畫論壇 腥風血雨染江湖

燭光網絡 20期 (p.8)
30/09/2001

上期漫畫論壇提及香港漫畫主要以武打格鬥為故事發展要素,今期論壇集中研究香港「江湖漫畫」。所謂江湖漫畫是指那些以黑社會間鬥爭為故事背景的漫畫,而「古惑仔」便是江湖漫畫中較多人認識的一本。1

暴力漫畫中的社會

江湖漫畫中的香港社會是一個以黑社會為主導的社會,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黑幫盤踞,一如現實漫畫中的黑幫在區內經營非法勾當,例如販賣搖頭丸、翻版碟、經營色情架步等等,非法勾當被看為是個人膽色的表現。

黑幫之間沒有所謂正派邪派的對立,只有面子及利益衝突。那個社會只有江湖規矩,沒有法紀、且連警察也受到黑幫首領的操控。黑道裡一切衝突全部都是透過講數、仇殺來解決,仇殺的後果亦只是黑幫間的恩怨情仇問題,沒完沒了的報復使那個社會充滿危機。

這類漫畫中的「英雄」都是黑幫頭目,作者多數從三方面表現英雄的權力,第一、武功及斬人時表現出的膽色,結黨及武力不單能化解衝突,更能表現男性的威武及獲取別人尊重成為領袖。第二、勢力範圍,第三、男性性能力及女人。

報章報道手法與青少年暴力

燭光網絡 20期 (p.9)
30/09/2001

近日涉及青少年的嚴重暴力罪案頻仍,涉案青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而較為轟動的是七月被揭發的十一歲男童撕票案,其中三名綁匪的年齡僅介乎十二至十六歲之間。至於其他青少年毆鬥、廝殺、非法禁錮等罪案,更是天天見報,而且手法愈見殘酷,令人髮指,不少都只因「望女仔」等瑣事初生口角、繼而動武,反映青少年普遍認同「以暴易暴」是解決問題的上佳選擇,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調味料」充足的血腥新聞

每天翻開各大報章,有關暴力、倫常慘案、情殺案及黑社會仇殺的新聞屢見不鮮,幾乎是每天的「例牌菜」,煽情的標題、血肉糢糊的照片、案情示意圖儼如「最佳拍檔」,成為炮製每道菜的必備「調味料」,往往佔逾半的報導篇幅,讓讀者飽嚐「血腥」之味!

由此可見,報刊在處理暴力血腥新聞時,往往只專注駭人聽聞的部分及兇殘的手法,美其名為「如實」報導,完全漠視客觀、全面和不偏不倚的報導原則,專業操守蕩然無存!其實,只要略作統計,不難發現沿用上述「秘方」報導的新聞比比皆是。

爆樽.吹雞

燭光網絡 20期 (p.12)
30/09/2001

這兩位青年人都很年青,但人生經驗絕不簡單:他們曾多次參與打架,更有進入男童院的紀錄。暴風歲月的日子他們怎樣渡過?幫助他們的社工又怎樣看現今的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暴力漫畫、電影會否給他們「啟發」?

兩位年青人才十七、八歲,可是看他們外貌卻有點滄桑:手臂上的傷痕和紋身與他們的年紀不大相稱;打架、「吹雞」、做「佈景版(集體打鬥時來充撐場面)」、甚至真正動手「開片」的日子,更使他們有幾分老氣橫秋!在觀塘區長大的他們,對鄰近各個屋村的「形勢」更是瞭如指掌…

「興」起就打

從訪問中知道他們都不是好勇鬥狠的:很多時打架可能只是因很小的事而已,多數是興之所至,很小會像報章報導般,處心積慮、有計劃地策劃打架。

(你們為甚麼會打架?)「無特別原因啊!『High大』了(過量吸食毒品)、『望兩望唔順超』、女朋友被人『撩』、看見那個人『樣衰』想發洩、『覆桌(反檯)』、大佬『吹雞』…嘩!很多!(那你們打架很多時都沒有計劃吧?)哪會有計劃?大家打架也沒有甚麼目的,大家「興起」就打了,我沒有理由坐視不理,袖手旁觀吧!」

改變的生命

燭光網絡 20期 (p.14)
30/09/2001

康叔及良哥兩位都在荃灣新區(俗稱「紅番區」)長大,家庭環境也不算特別好。在徙置區的日子,是聯群結黨的生活:終日在屋?h後山上,大廈後樓梯走廊遊玩。書是讀過了,可是成績又不算好,家境也不容許他們繼續讀上去…他們在小學六年級時已經開始打架了,最厲害的一次連牛肉刀也要出動…

阿良和康叔回憶道:打架在小時候已是很平常的事,「直頭算是生活的一部份!」,有時是為了義氣強出頭—「唔衰得」、不能下台,父母的學識不夠,唯有教導孩子要保護自己,打架不要輸!「打交唔緊要,最緊要不要打輸!打輸不要返來見我!」很多家庭就是從小開始將這種觀念灌輸給小孩子,傳統家庭也常用責打的方法教導兒女,孩子自然地認為打架是正常的,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所以,很多時沒有想到後果就出手了…後悔也是很久以後才想到的事。當然,他們也認為自己所喜愛的讀物,如《小流氓》等武打漫畫,對他們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響。

阿良記述自己最「勁」的一次連牛肉刀也出動,還記得當時自己狠狠地斬下去…甚麼後果也沒想了,連被他斬傷的那一位的情況究竟怎樣也管不到了。「你當時不驚嗎?」「唔驚!義氣行頭驚行尾!」阿良坦言道:「以往打架的日子,大家一起衝過去的時候,感覺很『猛』!打交是很有英雄感的,當一班兄弟一鼓作氣向前衝的時候,真係好『猛』!」
可是,打架的日子,不好過,亦不容易過。

傳媒暴力與青少年行為

燭光網絡 20期 (p.15)
30/09/2001

日益嚴重的青少年暴力問題是今天社會所要面對的。在之前的文章,我們就現今流行文化、媒體等作出分析,本文作者以心理學及精神專科的角度,探討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及傳媒與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影響。

日益嚴重的青少年暴力問題

今天青少年暴力問題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於同一個月內發生至少三宗校園槍擊案,導致師生死傷。案中事主均只是十多歲的中學生,令全國上下甚為震驚。很多人都把責任歸咎於傳媒渲染暴力:例如其中一槍擊案中行兇的男學生,被指曾長期於遊戲中心玩射擊遊戲,因而鍛練出準確及熟練的射擊技巧對付受害者。八年前,轟動英國的學童虐殺案中,兩童犯殘害幼童的手法因與當時一影片橋段相似而被指有抄襲之嫌。以上的指控不單在西方國家出現。在香港,三年前的秀茂坪童黨燒屍案亦有人認為被告們是模仿暴力漫畫的情節而做出駭人的行為。事實上,有關傳媒影響青少年暴力的爭論已非新事。很多人已視傳播媒界(包括電影、電視、電子遊戲、電腦及漫畫等)為青少年暴力的幕後兇手。

傳媒與青少年暴力

燭光網絡 20期 (p.18)
30/09/2001

本文作者為前任明光社幹事,亦曾於社工界工作。對於傳媒報導手法及青少年成長均有一定的認識。筆者從近期本港有關青少年暴力事件及其親身與青少年生活的體驗中,嘗試探討傳媒與青少年暴力的關係。

有關傳媒與青少年暴力行為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引起各方人士的爭論——雙方似乎永遠各執一詞,未能達成共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對現況的最恰當描述。當社會上出現一些涉及青少年暴力行為的事件時,若有人提出他們可能受到傳媒的影響,反對者便會馬上回應,指責對方的「指控」是把事情簡化,不能揭開問題的深層原因云云。凡此種種不斷重複出現,在彼此爭論中不斷拉鋸下去,而悲劇卻無休止地發生!在此,我們可能要先問:青少年暴力行為中,傳媒到底起著什麼角色呢?

有影響vs沒有影響

問題開始之先,最基本的爭論便是:傳媒的暴力資訊是否影響青少年暴力行為的發生?平心而論,假若有人提出唯有傳媒的暴力訊息才會引發青少年暴力行為的成因,筆者也不表贊同。因為這樣便只把傳媒作成青少年暴力行為的代罪羔羊了。畢竟,引起問題的成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少文獻指出,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缺乏明確及有效的角色、對子女關心不足、子女與父母關係惡劣、夫妻關係未如理想……也同樣是青少年暴力行為的成因。

「青少年暴力」網站介紹

燭光網絡 20期 (p.20)
30/09/2001

青少年暴力的問題在世界很多國家中日趨嚴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及討論。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外國的研究報告或其他資源。

筆者在這裡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台灣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教改專題論壇(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3)。台灣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1994年9月成立,就台灣的教育改革作討論及諮詢,而討論的第一個專題便為「校園暴力無法避免嗎?」。正如論壇的說明中提及,「校園暴力」問題之所以被列為第一個主題,原因之一是因為最近校園暴力問題的急速惡化;可見這情況早在七年前已在台灣出現。論壇內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有關校園(尤其是中學階段)的暴力問題,包括從青少年發展看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責任、從校園內人際互動看校園暴力、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教育手段等。而其總結篇「校園暴力無法避免嗎?」則提出學生暴力行為的動機或有不同,但以暴力來解決問題是學習模仿而來,解決之道是入手於師資培育的方法,正常化教育的目標,反暴力的偶像示範,及培育學生、青少年認識暴力行為的高昂代價,並且要有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在討論之餘該網站亦有一些台灣青少年的統計數字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