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71期)

「草食男」與「肉食女」

燭光網絡 71期 (p.1)
24/03/2010

今年三八婦女節,嘉芙蓮碧格露憑《拆彈雄心》,成為八十二年來第一位打破男性壟斷,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性,有報章的標題是「荷李活性別戰,女人贏了」。在一些人心目中,兩性是經常保持著戰爭(最少是競爭)的心態,就好像去年曾經掀起的港男與港女罵戰一樣,但兩性之間若常常想著如何鬥爭是很可悲的。
 
毫無疑問,兩性角色隨著女性的社會及經濟地位提高而不斷轉變,部份女性擺脫了過往男女關係的被動角色,變為在戀愛婚姻主動出擊的「肉食女」,而過往一些信心十足的大男人,今天卻變成對追求異性消極被動、欠缺激情的「草食男」。
 
當男性不再陽剛,女性缺乏溫柔;男性缺乏自信,女性不再矜持,這些轉變對兩性關係,以及下一代的成長究竟會帶來甚麼影響?究竟是不是社會之福?在廿一世紀兩性又應如何自處?我們並不能提供標準答案,但希望能引發一些正面的討論。

當「草食男」遇上「肉食女」

燭光網絡 71期 (p.2)
24/03/2010

兩性角色的 現況分析和背後的影響

燭光網絡 71期 (p.4)
24/03/2010

近年關於男女的各類新穎名詞湧現,大部份來自日本,也有部份來自韓國與內地,當然亦有土產自香港。關於男性,較多人熟悉的有:電車男、草食男、宅男及港男等,沒那麼為人知曉的則有:玩具男、便當男、經濟適用男、鑽石男、牛奮男、鳳凰男、毒男、DV男、Kidult、王子病等。關於女性,較為人講論的有:港女、肉食女、公主病、中女、敗犬及熟女等,較少人掛在嘴邊的則有:剩女、孔雀女等。

互聯網與傳媒互動

這些名詞在傳媒湧現之前,在互聯網已見大量使用,再經研究潮流文化人士在傳媒上討論,令到部份名詞普及化。又由於有男女網友在網上互相抨擊異性之不是,列出女人或男人的數十罪行;之後再有電視台以兩性對壘的角度去討論港男港女,兩性對抗之陣勢於是變成一個大家都留意的社會現象。

主流未能適應

這個兩性對壘的情況,主要是男性對女性的心態及行為作出批評、詆譭、謾罵,女性則反駁、指責、諷刺。「中間可以看到很大程度上,傳統以男性為主導的兩性關係,因着新一代女性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機會增加而有所改變。」

好好戀愛 先要好好成長

燭光網絡 71期 (p.6)
24/03/2010

現代戀愛的道路,在步伐急速的時代中,比以往也許更加難走。我們在成長的路程中,也沒有被教導應如何好好戀愛,如何妥善管理自己情緒,以及什麼是健康穩定關係的發展階段。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杜婉霞女士(Joanna),就她所接觸的學員及十多年的輔導戀愛經驗,為我們道出她對現時男女戀愛態度的看法。

感情受傷獲幫助 起來再走過

作為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Joanna原來年少時亦曾於戀愛中重重跌倒過,幸獲一位正修讀輔導的牧師幫助,從低谷中走出來,令她感受到好好的分手,將創傷處理得好,再開展下一段關係,將來的感情生活也會健康很多。「在戀愛裡跌倒是普遍的經驗、在戀愛跌倒時被服侍是很美好的經驗、在戀愛裡跌倒、再學習及向前走,也是很健康的經驗……從失變得,亦能成為見證,鼓勵身邊的人。」

抬起頭來 當家作主

燭光網絡 71期 (p.8)
24/03/2010

 草食男在香港「抬頭」,可不等於所有教會都認同傳統性別角色有游走的空間。相反,有教牧同工認為,男性陽剛之氣必須保留,唯要學做一個男性的好榜樣,學習用男人的方法表達感受和抒發情緒,並在教導、團契等配合下,弟兄才有機會真正抬頭做人。

仔當女咁揍 女性漸抬頭

草食男如何產生,人言人殊,但阡陌社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林以諾認為主要原因不離兩點:(一)父母過份照顧小朋友,過程中不受傷不打架,「仔當女咁揍」,違反男性成長過程;(二)七十後的男性失去了男性的社會形象,因為那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電視劇,不論是香港的還是亞洲的,男性形象都十分「女性」,不留鬚,青靚白淨。
 
教會中,男性應該做頭,但這個身份漸漸消失。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一句男女平等,加上九年強迫教育,新一代女性懂得表達,爭取權益,令素常被形容為「唔出聲」,不擅辭令的男生「陷於」劣勢。他說:「女性其實都希望男性主導,做頭的角色,但一邊要人強一邊又要人聽話,這樣讓男生很矛盾。」

平起平坐 更近真愛

燭光網絡 71期 (p.9)
24/03/2010

 香港的兩性文化,已從「男尊女卑」進化到「草食男,肉食女」。女性對男性的態度,也從「卑躬屈膝」到「主動狩獵」。教會「姊妹」面對如斯光景,一味的「順服」是否就可解決問題?「姊妹優勝,其實不一定為弟兄帶來張力!」家庭基建創辦人羅乃萱有話說。

兩性問題「屬靈化」 貌合神離情變假

現時香港的女性在職位、薪酬比男士更佔優勢,教會信徒的情況自然也差不多。「未婚的姊妹,較能抽身投入教會服侍,數目多能力也多;已婚的姊妹,也不如從前般多要求自己『順服丈夫』,今日更多要求大家『彼此敬重』。」羅乃萱笑說。
 
「對於身邊的伴侶,以前不會這麼快便『看不起』──所謂男方『靈性不好』,以至提出分手,很多時也是表面原因。」羅認為,「男尊女卑」的概念,也許在五、六十後一代還有,但七、八十後的家庭孩子少,普遍尊重女孩的發展空間,兩輩女性之別就此確立。

超真實的動新聞

燭光網絡 71期 (p.10)
24/03/2010

 繼上期《燭光網絡》以「為新聞  立界線」[1]為題,處理動新聞與傳統新聞的區別,以及當中所產生的問題,本文將以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超真實(hyperreality)理論和消費社會的關係,嘗試分析「動新聞」創造了甚麼消費符號,並在過程中怎樣將真實「殺死」。

《淫審條例》的現況及預視

燭光網絡 71期 (p.12)
24/03/2010

據報道,《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將於本年年初向公眾作第二輪的諮詢。根據去年七月所發佈對有關《條例》的《第一階段諮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公眾對(一)「淫褻」及「不雅」的定義;(二)審裁處的運作;及(三)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處理三個範疇較多關注,政府所聘用的顧問公司亦建議於第二輪諮詢時,集中於此三個範疇邀請公眾發表意見。[1]

 

足智之「謀」── 馬會在世界盃前之部署

燭光網絡 71期 (p.14)
24/03/2010

由去年在幼稚園樓下興建投注站後,馬會最新的—輪賭博宣傳攻勢是推出「足智即場睇」和「即時足球戰報」,馬會超越了原本只為接受賭博投注的角色,「兼任」傳媒,在其網站上直播本港電視台沒有播放的足球賽事……

光影路 由連結一群有心人並肩走出來……

燭光網絡 71期 (p.16)
24/03/2010

電影小組一直沿用商業電影跟參加者作互動交流,以不同類型電影切合不同預設主題,報名人數因應時節、口味會有所波動。愛情片明顯是較受落的片種,人數一度迫爆了長沙灣舊址,遇上一些較冷門的題目,如認識國際貿易不公等,支持數字回落,多少反映著香港人關注的先後次序。而信徒也不過是人,獨善其身乏力,要越空關懷地球村的偏遠角落,有點為難……

然而難不等於不為,光影正好成為一度隨意門,把遠處、近處拉在同一銀幕下相遇相知,編劇對生活情節的轉述,演員動容真摰演出,叫觀眾可以身歷其境,為受苦受難的一群流下同情眼淚。

以非洲獅子山共和國孩子兵為議題的《血鑽》就是箇中表表者,只可惜往往當散場後回歸現實,我們易把眼淚看成為對方的付出,情感抒發成了消費背後的得著,繼續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電影小組的設立為要把感動您心田的種子留住,藉彼此相互分享,讓關懷、感動開花,盼望在日常生活結果。因此,團聚、分享和同行是小組期望最終達致的目標,對光影的熱情成了連繫我們的一條繩子。

篤信則要力行,故我們在去年12月就著《重慶森林》造訪了尖沙咀的重慶大廈,製造空間與居於同一彈丸地的南亞族群來個近距離的接觸。參與者明言是需付上勇氣的嘗試,因早前對對方有著太多的假設、標籤,親身接觸化解了不必要的誤會,關愛始於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