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期)

婚姻「大事」——廿一世紀香港人的婚姻觀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7)
22/06/2016

婚姻對香港人來說是「大事」,卻同時是「大件事」。


香港素來被形容為「經濟大都會」,差不多每一樣東西都能計算其價值。就算是結婚(婚禮)這樣的人生大事,本身也是「有數得計」:若單以結婚消費來衡量結婚的「價值」,香港人對「結婚」肯定是極為重視的。有調查指出,2015年新人結婚的平均開支高達31萬。若比較過往五年的新人結婚平均開支,由2011年的港幣$267,256升至2015年的港幣$313,933,實際升幅遠高同期的通漲,達17%。就2015年有5萬6千多對新人註冊結婚,結婚消費市場總值估計高達177億港元。即使近年香港經濟前景不佳,不少新人仍不會減少在結婚方面的開支,務求將「一生只得一次」的大事做得最美最好。[1]


婚姻關係的法、理、情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10)
22/06/2016

1. 前言

現今世界各地,傳統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婚姻制度不斷受到衝擊。一方面,傳統婚姻的離婚率很高,另一方面,要求承認傳統婚姻之外的親密伴侶關係 (如同性婚姻、事實婚姻) 的訴求愈來愈强,也陸續有歐美國家承認該等關係。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亦受到這些趨勢的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涉及香港的婚姻制度,先闡述香港《婚姻條例》及婚姻制度對維持婚姻的穩定關係、家庭及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再說明性解放及多元婚姻的主張對人倫及社會造成的影響;第二個主題談論夫妻相處之道,探討維持美好婚姻所需的個人素質及其他因素。

 

2. 婚姻的定義

根據香港《婚姻條例》,在此條例下舉行的婚禮均屬基督教婚禮或相等的世俗婚禮,意指婚禮「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這定義正正符合《聖經》所述神創造時的設計 (創世記二章24節「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種忠於神的設計及創造的婚姻是自然不過的。

從社會角度看婚姻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15)
22/06/2016

1. 前言

香港社會當前的婚姻及家庭面臨很多挑戰,制度方面,有人提出「事實婚姻」與「民事結合」等平權訴求;夫妻關係方面,離婚率居高不下;親子關係方面,出現「怪獸」家長的現象。

 

本文先闡述婚姻及生兒育女的價值,再探討以上三種社會現象。在制度及夫妻關係方面,本文會以個人主義作為切入點去探討有關問題;在親子關係方面,則會從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作出分析。

2. 婚姻的價值

婚姻的好處,可從制度的角度及人倫關係的角度來闡述。從制度的角度來看,結婚是一個程序,讓雙方彼此承諾永遠相愛並一起生活下去。這承諾是在眾人面前公開宣認的,讓親友見證雙方的互相委身。故此,結婚的程序,不純粹是兩個人的事,它亦讓別人分享雙方的喜悅,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美好的交流。

婚姻關係與身心靈健康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19)
22/06/2016

1. 前言

婚姻是人生大事,所組成的家庭亦是構建社會的重要單位,故此,無論是已婚或未婚人士,都須從不同角度對婚姻多加了解。本文的目的,是從心理學角度去了解婚姻,主要分為兩部份,上半部先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婚姻對個人帶來的好處,以及若解除現行婚姻對性別、人數、年齡的限制,會對個人產生的影響。下半部則會談及婚姻之道,包括夫妻相處之道、孩子管教之道,以及如何維持一段美好的婚姻。
 

2. 婚姻的好處

從神學角度看婚姻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23)
22/06/2016

1. 引言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因此為維護社會結構而保持婚姻的穩定性是相當合理的。不過從神學角度來看,維護婚姻的穩定性有超越社會利益的理由。婚姻不單是一種鞏固社會的制度;更是上帝為人類生活設計的一種「秩序」(Order) 。尋根究柢,婚姻是一種基於對上帝信仰而引申至對伴侶忠誠的終身關係、一種承諾、一種委身。筆者嘗試按歷史的時序介紹四種的婚姻觀:聖禮的婚姻觀、救贖秩序的婚姻觀、創造秩序的婚姻觀、盟約的婚姻觀。最後提出一種被轉化了的創造秩序婚姻觀。

 

2. 聖禮的婚姻觀

「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29)
22/06/2016

承傳婚姻價值——教養小羊當走的路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68)
22/06/2016

1. 引言

傳統婚姻觀念是成年的一男一女,彼此相愛,結婚後生兒育女,夫妻二人同心建立家庭,各有自己的角色及位置。但是,現今社會對於傳統的婚姻觀念作了很大的改變。獨身、單親家庭、同性婚姻、同居,以及婚前性行為等愈來愈普遍。以往的家庭觀念現在都被個人化的觀念取代。[1] 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很多年青人的生活變得個人化,時常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習慣與人相處。

婚姻中不能承受之痛——教會對離婚者的牧養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73)
22/06/2016

1. 引言

根據2015年1月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數據,[1] 本港離婚的數目持續上升,2013 年獲頒離婚令的數目約是 1991年的四倍,由 6,295 宗大幅上升至 22,271 宗。2013 年以每千名人口計算的粗離婚率是 3.1 人,[2] 差不多是 1991 年的三倍。

分析其他數據,發現較低學歷的男女離婚/分居比例在過去 20 年大幅上升,升幅超過 3 倍,而女性升幅更加顯著。45 至 49 歲具小學程度或以下的女性的離婚/分居比例由 1991 年的 1.8% 上升至 2011 年的10.2%。此外,2011 年男性及女性的標準化離婚/分居比例分別是 3.2% 及 5.5%。做比較的那些年份,離婚女性的比例均較男性為高,這與離婚男性再結婚的傾向高於離婚女性有關。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維繫婚姻的甜蜜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76)
22/06/2016

1. 引言

忙——是現代人的咒詛,更是香港人的緊箍咒。現時政府正進行標準工時立法的諮詢,反映政府也承認香港人實在太忙了。在繁忙的生活中,婚姻生活往往成為犧牲品。婚姻生活和工作生活不同,工作的企劃有限期要完成,建立婚姻的活動通常沒有限期,於是往往成為無限期延後的事情。正如諺語所說:「緊急的事取代了重要的事」。

在忙碌的生活中,婚姻會慢慢地進入一種「吊命」的狀態。結婚初期,生活既興奮又充滿衝突,過了一段日子,生活逐漸歸於例行公事。每一天早上醒來,看到同一個人在身邊,已沒有一絲喜悅(甚至已藉各種理由分房而居)。平日生活中,通常為同一類的事情爭吵過多次,漸漸連吵架的動力也沒有了。夫妻雙方都沒有「立志」要虧待對方,但不知不覺間,兩人已成同床異夢、既親近又陌生的老夫老妻。太太和我偶然會有機會「飲早茶」,看到一個現象:假如一齊「飲茶」的是幾位婦女,大家會喋喋不休;但假如是一對老夫老妻,丈夫坐下後就打開報紙,吩咐太太叫點心,然後大家便在靜默中飲完一餐茶。你說他們之間無情,他們仍會天天一起「飲茶」;你說他們有情,兩人的心靈間卻有一道高牆,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們仍然有婚姻,卻不是甜蜜的婚姻。

從婚姻關係反思人神關係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6 (p.81)
22/06/2016

1.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