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歷史的沙沙石石

10/06/2011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在一個中學聯校畢業禮的演講時表示,在歷史的長河裏面,少不免會有一些挫折,有一些沙沙石石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演辭的上文曾提及國民教育和六四事件,被網民大力批評。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15/05/2011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職工盟組織幹事何偉航,典型的80後,是「七.一」新力量,由被捧為民主新一代到被標籤為暴力抗爭80後,他在信仰、工運、理想和生活所編織的人生路上,步步為營,但仍堅定地說:「我要做弱勢的同行者。」
 

傳媒與衝擊

29/04/2011

3月初特首曾蔭權在科學館出席辛亥革命展覽進入會場時,有數名示威者衝前引起混亂,其間曾蔭權報稱被撞胸口,感到痛楚,警方最初以普通襲擊罪拘捕一名男子,事隔近兩個月,警方突然改以「擾亂公眾秩序」起訴有關人士。有傳媒引述相關政黨指特首當初是虛報受襲,又指有關檢控是向北京交待。

從新聞操守的角度,傳媒應該是盡量客觀中立的,而對於一些揣測性的、可能妨礙法庭審訊、司法公正的言論應該更加小心處理。可惜今時今日太多報道是被報章的立場所掩蓋。

只求發聲和擺姿勢的抗爭

22/04/2011

呂大樂教授最近有一篇名為《跳出香港「政治劇本」的框框》的文章,很值得關心香港社會發展的朋友仔細閱讀。他指出社會上的聲音愈來愈多,但「今時今日,大家不自覺地變得懶惰了,太過滿足於發聲,(因為只要這樣做就已可以爭取到傳媒的注意,一點輿論壓力亦可以令特區政府不知如何是好),而愈來愈少認真跟進後面所需要做好的政治工作。」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1年研討會

25/03/2011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
 

藉此研討會,我們盼望能營造一個牧者們與青年有更多溝通的空間。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亦會於研討會中發佈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歡迎對教會發展,或對現時本港青少年發展有負擔的教牧、機構同工、青少年事務同工,團契導師以及老師參加。
 

上街的衝擊與理性

18/03/2011

香港青年大專生協會一項調查顯示,有五份之一的大專學生認為採取較激進以至暴力的表達方式,能有助引起政府對青年人訴求的關注。

另一方面,警務處長曾偉雄在回應3月6日警方武力清場事件時表示,清場行動是有必要的,警員並無使用過份武力。有記者問在事件中一名八歲小童被警方胡椒噴霧射中,警方會否就此道歉。曾偉雄強調警方冇做錯,認為維護法紀要道歉係天方夜譚。而當日一名聲稱被警員拳打胸口受傷的中七女生直斥警方欠自制能力,不過她堅持不會聯絡警方,因為她認為投訴警察的機制並無公信力。

社會矛盾及抗爭的臨界點

11/03/2011

財政預算案風波清楚揭示無論政府及政黨,對香港的未來皆沒有長遠規劃,大家考慮的都是如何短時間內討好市民或平息危機。於是所有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如貧富懸殊、地產霸權以及社會向上流動階梯受阻等等,皆不了了之。

維護其他市民請願權利

04/03/2011

特首曾蔭權因為被示威者推撞,混亂中心口中招需要到急症室驗傷,支持示威者的人當然認為是由政府施政不得民心,因此,引起市民抗爭是咎由自取,另一邊廂,愈來愈多的議會暴力和以街頭肢體衝撞表達訴求的文化,亦令不少人感到憂慮。

正視問題才能避免對立

21/01/2011

唐英年閉門造車,向80後開戰?這些具挑釁性的標題,很明顯又是傳媒的拿手好戲。細讀唐英年演說的全文,火藥味並沒有傳媒渲染得那麼嚴重,而是想以較為友善的態度說一些對方未必喜歡聽的說話,而裏面有關80後的一些特性,其實並不是無的放矢,背後亦有一定的道理,問題是唐英年只將說話說了一半,他剖析了近年社會運動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給予80後一些忠告,但卻沒有正視出現這些社會運動和官民對立背後的原因。

社會抗爭與福柯的權力觀 ──基督教角度的反思

15/10/2010

摘要

綜觀近年本港的社會運動,筆者嘗試從「後現代主義」歸納分析,討論近年於香港處境中社會抗爭範式的演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由過往標榜「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社會運動,變成衝擊、抗爭、反霸權的新一代社會運動。在這個後現代思潮,筆者從基督教角度,反思現時被年青社運份子視為「精神導師」的法國社會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泛權力論」以及本港一些社運領袖和學者相關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