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再見薯蛋頭先生

04/03/2021

重塑童年回憶?薯蛋頭先生唔再係先生

  (香港經濟日報.26-2-2021)

不少所謂促進平等,要求政治正確的改變,往往不過是一場權力遊戲,也是誰最懂得包裝,誰最能打動人心,誰就可以贏得優勢的政治角力,甚至以平等之名製造另一種的不平等。若說不能有性別歧視,便要取消任何有性別特質的稱呼,以及不同性別不能有差別對待,那麼日後大家臥病在床時根本無法再選擇由何人替大家抹身;在泳池更衣室看到裸露的異性時只能自求多福,希望遇著的不是色魔;體育運動以後不應再分開男女子組。此外,推而廣之,長者乘車優惠、長者優先接種疫苗是年齡歧視嗎?交通工具的優先座是殘疾歧視嗎?婦女有14個星期產假、男士只有5天侍產假是家庭崗位歧視嗎?若果大家認為不是,很可能只是某些群組未有活躍的社會運動家為他們出頭爭取政治正確的權利而已。只要我們盲目相信差別對待等如歧視,誰敢說以上的情況一定不會出現呢?消除歧視是對的,為一些弱勢群體提供優惠,令他們可以有平等參與的機會是對的,但大前提是要尊重一些合理的差別對待,以及尊重客觀自然的差異(如性別),不能任由主觀的心理性別,等同客觀的生理性別。若有一些人因為性別焦慮或不安而無法接受自己的原生性別,為了平衡當事人與其他人士的權益,應該增設更多獨立的無障礙廁所和更衣室,讓雙方都可以安心如廁和更衣,而不是以政治正確之名,令一些人覺得安心和公平,卻造成許多其他人的不安和不公平。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