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求學之道

09/06/2022

周冠威恆大講座被撤 引述主辦方指校方受壓

  (明報.2-6-2022)

科大候任學生會:盼獲同學認同 推動討論校政

  (明報.8-6-2022)

讀大學,究竟所為何事?大學只不過是高級的職業訓練學校;還是專門訓練不食人間煙火學者的象牙塔?入大學的目的是為了等畢業;等考政府工;等考專業資格;還是爭取成為薪高糧準中產一族的踏腳石?大學學位愈多,究竟是提高了下一代的思考和能力的水平,還是將最高學府庸俗化?令人嘆息的是,現時香港的大學已愈來愈中學化,以前一畢業便可委以重任,擔任管理階層的大學生,十多年來不少千禧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仍然抱著公仔影畢業相的小朋友,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關心,遠遠比不上對個人的需要和玩樂的重視。過去幾年的社會運動,一些較年青或較激進人士的抗爭手法大家可能未必完全認同,但不能忽略的是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和投入程度,卻令人刮目相看。雖然有人批評說這些學生都是受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誤導,以至有人對使用暴力和一些涉及分裂國土的言論亦不抗拒,不過,大家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有人接受一些較為激進的思想,甚或認同一些激烈的行為,不等如所有大學生都抱有這種想法,不應將所有大學生當作激進份子。正如有些極端的愛國和民族主義者,有時亦會發出一些十分激進的言論,對其他國家和種族的人作出不禮貌的行為、甚至鼓吹使用暴力,我們亦不應將所有愛國者定性為像納粹主義者、三K黨一樣的激進人士,不要以偏概全。

當鐘擺好像由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的時候,我們要加倍留意是應當的,大學生對政治和社會問題漠不關心並非好事,但過份關心政治、甚至忘記了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目標亦非好事,而求學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態度,就是要多些接觸和聆聽不同的意見,欠缺容人之量、不願與異見人士溝通、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目標正確便可以不擇手段,認為對敵人、壞人便不用講原則、講道義的人,無論其身份是官員、大學管理層、或是學生,都是十分危險的。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太快就一些自己本來並不認識的議題下定論,不要太快將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人定性為所謂既得利益者、收成期、黑暴、廢青、甚麼膠、甚麼絲,或簡而言之就是衰人、壞人。過去幾年的社會撕裂,有權力的人當然應該負上更大的責任,亦不等如參與社會抗爭的人士便毋須反思,香港今時今日的情況,令不少一直熱愛和關心香港的市民有椎心之痛,單單怪責其中一方於事無補。想要挽回年青一代,讓他們仍然相信在未來的香港可以有機會當家作主、施展抱負,可以獲得公平的對待的話,請不要將他們當作只要別人說兩句就可以輕易煽動的無知小孩,而是需要逐步建立批判思考能力的未來接班人,大學不應只有一家之言,而應該百花齊放,透過辯論不一定能找到最正確的答案,但起碼可以指出最不合理、最荒謬的答案,戳破一些明顯不過的歪理和謊言。我們未必能為國王找到最美的新衣,但起碼可以指出國王根本沒有穿衣。作為大學管理層,請不要將大學變成中學,請用對待大學生應有的態度和方法來培養香港未來一代的大學生。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