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政治
危險警示
蓄意混淆視聽的同運手法
謊言說一百次便會愈來愈多人信以為真,這是一些同運團體一直以來慣用的手法。例如說同性戀是天生及不能改變的,其實現時並沒有任何公認的研究和調查能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反而有不少臨床的個案指出同性戀傾向的形成與一些後天成長經歷有關,雖然有些人先天的氣質有較大的機會發展為同性性傾向,但並非必然的。正確的說法應是同性戀傾向是情不自禁的,並非當事人刻意的選擇而是不能自控,因此他們很容易就以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至於同性戀的傾向要改變並不容易,但不等如完全不能改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性解放團體的雙重標準,在爭取性別是可以隨時按照個人的內心而改變時,就強調自我聲稱便可以改變性別是當事人的權利,但當有人想改變性傾向時,卻強調改變有害無益,需要制止他們尋求協助的荒謬現象。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3年6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假借平等之名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2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2)
司法覆核
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她們的香港身份證均顯示二人為女性,惟二人已將其英國公民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性別改為男性。基於擔心手術風險,在未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之下,二人向入境處申請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有關申請被拒後,二人提出司法覆核,但高等法庭裁定她們敗訴,二人遂提出上訴。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2 (LGBT+ Agenda, Global 2022)
同性婚姻與領養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3年5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女跨男司法覆核終院勝訴!
背景
他山之石:童話書與政治正確
在英國,3月2日是「世界圖書日」(World Book Day),學校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圖書角色扮演,同學會穿著不同的角色的衣服回校,然後一起閱讀圖書,主辦機構更會與不同書商合作舉辦不同活動,例如一鎊一本圖書,以及免費圖書活動,鼓勵兒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