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 辛苦了
![]() |
![]() |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顯示政府的確想有點作為,解決香港一些基層人士的困難,以及改善經濟的情況,不過,有些開源的建議卻不敢恭維,特別是有關大幅降低烈酒稅和推動賽馬旅遊,恐怕只會得不償失,更向青少年傳遞錯誤的價值觀,長遠令香港有邁向賭鬼和酒鬼之都的風險。良好的施政,必須要有清晰的理念,讓市民能夠明白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候的基本立場和原則,並且在不同範疇的政策皆有其連貫性,不會自相矛盾,自圓其說,否則會令市民認為政府的政策只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著眼於眼前利益,做好任內的成績表,罔顧香港的長遠利益。
一直以來,對於一些影響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物,那怕有部份市民很喜歡、甚至會帶來豐厚的利益,若果即時會產生嚴重和深遠不良影響的,政府都不會見錢開眼,而會採取全面禁止的政策,例如對待毒品和一些淫褻的色情物品,因為現實告訴我們毒品帶來的禍害,甚至足以亡國;而變態色情資訊的氾濫帶來的性罪行增加,以及因性觀念扭曲而帶來不良的社會風氣,對青少年和兒童造成很大的傷害,大家只要看一下一些西方國家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對社會和青少年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及性解放思潮導致的婚姻破裂和家庭瓦解,便應該明白何謂飲鴆止渴。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人才難得,但人才更難留,因為,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對人才來說,不是你選他,而是他選你,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們要吸引人才的時候,要先問自己有甚麼吸引人的地方?以及自己究竟想吸引怎樣的人才?《施政報告》的搶人才方法主要包括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年薪250萬元或以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人士,可獲通行證來港發展;「人才清單」上的短缺專業或年薪200萬元或以上的職位,毋須證明招聘困難亦可以輸入;他們日後成為永久居民後可獲退還兩項物業印花稅。簡而言之就是用錢、用方便去吸引一些高薪厚職的人才來香港發展,能夠拿到這樣高的薪酬,相信當中不少是金融、商界、企業管理和科技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人才,問題是這類人才來得易、也走得易,商人重利輕別離,究竟他們來香港是為了賺錢還是愛上香港這個地方,用錢財、用利益吸引的只能是過客、是投機者,隨時會受到其他地方更好的條件所吸引而和香港揮手告別。
香港正處於十分艱難的抗疫時期,如何協助在疫情中深受影響的市民是政府的當務之急,不過,政府亦必須留意因為抗疫而產生的副作用,正如在疫情中不少長期病患和安老院舍的院友因親人無法探望而形同被遺棄;基層學童由於缺乏基本的上網設備和家居空間狹窄,在上網課的問題上輸在起跑線;有特殊需要的學童或成年人由於無法獲得訓練、輔導和日間院舍服務而與照顧者產生極大張力;夫婦、兩代、甚至三代之間因為長期困在家中而產生新的家庭問題等等,都十分需要政府檢討現行政策和服務,以免在長期抗疫時顧此失彼。
除了抗疫之外,明光社認為在幾個我們常常關注的議題上,政府必須盡快介入和處理,以免一些弊病愈演愈烈,將來積重難返。
施政報告近日出台,筆者想與讀者提出兩項有趣的觀察。
第一、施政報告以「年青」兩字為標題,有文化大師質疑此詞語是無中生有,因為在中文慣常用法中從來只有年輕,沒有年青,遂推而廣之,指報告的中文水準「水皮」。至近日有傳媒人在自己寫的專欄小格中,指已翻查數本大字典,卻發現「年青」二字,並早成為規範字詞。
政府坐擁龐大的財政儲備,有言政府不應做守財奴,但也有言特首不應慷納稅人之慨作自己的政治資本,今次施政報告被批評未能惠及中產,壓力明顯落了在草擬財政預算案的財爺身上。有批評指特首與財爺在理財觀念上有矛盾,然而從兩者的矛盾中我們可以理解兩人背後其實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管治理念,並起了互相制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