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
即時通訊及社交網絡,由點對點、點對群組或群組對群組形成,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溝通,任何時候都可以分享,連繫無盡的世界。藉著互為分享、大家互為影響著彼此的價觀、行動及關係。
在網絡的新世代,新媒體往往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事實上,Web2.0同樣提供了一個可供分享生命、快速回應年青人需要的平台。不少青年工作者、團體、家長,就覷準時機,採取主動出擊的政策,一於「你Web我又Web」,用新媒體牧養年青人。
STORY1 既做資訊提供者,亦做傳閱者
facebook以雷霆萬鈞之勢,在六年內坐擁五億五千萬用戶,以人口計等同全球第三大國。時下的青少年若沒有facebook,恐怕也會覺得自己沒有「臉」,而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亦成了2010年的風雲人物。但以互聯網變化之快,誰敢說facebook不會在幾年內被取代呢?
Like!Share!Tag!
facebook絕對稱得上是年輕人中超廣泛應用的新媒體。剛過去的2010年底,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更獲《時代雜誌》封為「年度風雲人物」。
現時全球facebook用戶超過五億五千萬個,如果以國家人口比例換算,
是全球第三大國家。既然facebook如此受新一代歡迎,本刊今次特別找來
七位就讀大專的「數碼土著」,包括Edison、魚旦、Cecilia、Christine、
自從臉書(facebook)成為現今流行的社交「場所」後,青少年紛紛上facebook開個人戶口,寫下個人資料,與人交流,結識新朋友,甚至發展戀情。由網絡走到街上,由虛擬到現實世界。我們在網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和身份,怎樣影響著個人成長,又怎樣改變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
少年完整地建立自我,應該經過三個階段,1首先他會發現自己面對一個身份危機,之後他會嘗試不同身份,繼而確立其個人的身份,並投入其中,成為安身立命的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