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誰掌管香港?對地產商壟斷的反思

21/03/2013

試回想一下,以下情景是否似曾相識?
 
每日早上,弄醒你的不是那耗盡半生積蓄換來的「海畔」晨光,而是從「發水樓」外傳來陣陣的行車噪音。你暗嘆為何當初誤信地產商精心勾畫的廣告。
 
臨上班前,你順道到地產商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投訴為何限制住戶在環保露台「晾衫」。可惜,管理公司告訴你這安排是公契列明的,他們愛莫能助,你感到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在買樓時被逼接受不合理的條款。
 
你帶著滿腹不平上班,心想不如打電話上電台投訴,可是你突然想起該電台原來都是那地產商擁有的,這使你立時打消了打這通電話的念頭。

《大壟斷》式的人生

21/03/2013

坊間有個說法,《大富翁》圖版遊戲的原意是為了揭示地產霸權的弊端──地主壟斷土地、生產技術和市場,其他的商人和勞工都鬥不過他。《大富翁》這名稱實在太動聽,按其英文原名「Monopoly」,稱為《大壟斷》或許更貼切。
 

耐人尋味的第42段

08/02/2013

上屆政府提出六項優勢產業,得到社會認同。經過四年的推動,過程中有若干問題需要檢討,例如醫療人手不足,教育應否作為產業看待,社會上存在分歧,在滿足本地需求和發展這兩項產業之間也有矛盾。「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和政策,訂出建議。

2013年《施政報告》第42段

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後,各界的焦點都在於他「信唔過」,土地政策遠水不能救近火、缺乏亮點等。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於報告中第四十二段,特別敏感,也有點意見。

喜見「誠信」被視為香港的核心價值

10/01/2013

最近的坊間討論離不開如何評斷梁振英特首的僭建風波。

平心而論對擁有物業的人來說,僭建之事普遍得很,特別是上一手業主留下來的「僭建物」或微細工程,動輒要申報,又要拆卸,真叫人厭煩,雖說本港是法治之都,事事講求靈活變通的港人不少對一些法例採取「眼不見為乾淨」:不理也罷之態,說實的,梁生若非特首,僭建的事必定毫無新聞價值,有人理才怪。社會是否應如田少所說:俾個機會梁生去多幹實事?

關懷貧窮 祝福都市

27/12/2012

世界末日的預言沒有實現,普天同慶的聖誕節亦已過去。聖誕期間冷鋒襲港,氣溫下降到只得十度,增添聖誕節的冬日氣氛。

聖誕節是一個愉快的節日,維港兩岸的大廈點起燦爛悅目的燈飾,各大商場佈置得美輪美奐。與情人或三五知己逛街看電影、食聖誕大餐、參加不同的派對或在平安夜與眾人一同倒數,相信是不少香港人聖誕節的必備節目。熱鬧過後,我們可以得著甚麼呢?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是否每人都感受到聖誕節帶來的歡樂呢?

問世間誠信何物?

09/12/2012

近年來「誠信」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市民對公眾人物是否誠實可信有殷切的期望。社會重視誠信當然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我們對別人和自己的誠信是否有同樣的要求?而誠信除了說話之外,是否還包括其他行為?

關鍵字 社會關懷, 誠信

文字獄之痛

15/11/2012

熟讀中國歷史的人都曉得文字獄的可怕。為了剷除異見份子,不同朝代的統治者和圍繞他身邊的人都會故意從文人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作者固之然會引來殺身之禍,更可怕的是其親人都難逃一劫。發生在清朝期間,庄廷鑨《明史》一案,根據官方記載,處死刑者70人,其中受凌遲之痛而死者有18人,但亦有史書記載被殺者高達千多人。

助人去助人是快樂之源

25/10/2012

位於深水埗北河街,有間為人熟悉的燒臘飯店。為何這店子會如此有名呢?平、靚、正,或許是原因之一。當別的店子,一個普通的晚餐也賣近50元時,這裏的堂食叁餸飯,有魚有肉有菜、大大碗的白飯、熱騰騰的例湯,卻只賣廿多塊錢。價錢平、用料足,因此深受街坊們的歡迎。

關鍵字 社會關懷

成功爭取變刁民?

30/08/2012

又踏進選舉月,我們除了看政綱,更多看的,是各種各樣的工作報告,當中又以「成功爭取」或「為你服務第xxx次」的單張最吸引人,因為這種「爭取」、「服務」給人一種務實,做實事,認真為巿民服務的感覺。
 
記得過往的選舉,曾掛出來的「實事」到了一個地步,居然包括「綠燈延長三秒」,或者「與長者中秋晚會同樂」,所爭取的事之瑣碎,成為一時「佳話」。既然有候選人願意花錢印這些成功爭取橫額,估計真的有人會因為這些小恩小惠,而決定將其神聖一票投給該候選人。
 

關鍵字 社會關懷

聖經如何看土地房屋

30/08/2012

每逢提到政府的土地房屋政策,必定觸動市民的神經。根據去年人口普查結果,全港約52%住戶,居住在自置物業。其餘48%住戶租住私樓或公屋單位,或者由僱主提供居所。不少租戶希望成為業主,擁有自住單位。故此,每逢樓價大升大跌,總不免令市民感到折騰,不知應否入市,抑或拋售物業,待樓價調整後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