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倫理

關注同性戀事工的組織介紹

「重建整全心性」網絡(Restoring Sexual Wholeness)
檔案室
16/11/2004

「重建整全心性」網絡主要由一些關注同性戀輔導事工的機構組成,機構包括新造的人協會、香港性文化學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明光社、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等。

輔導同性戀者的感想

康貴華醫生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16/11/2004

於傳媒上我們很多時看到一些勇於站出來的同性戀者,常自稱同性戀者的身心都很健康,享受著快樂自由的生活,但事實上不少同性戀者都面對著各樣身、心、靈的困擾和掙扎,他們其實是極需要別人的關愛和接納,幫助他們化解心中的矛盾掙扎。

「家庭」被忽略的核心價值

麥沛泉
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兼公共事務組召集人
15/09/2004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公平公義 、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1

自六月上旬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發表後,引來社會極大的迴響。宣言肯定了以上八項不同的價值為香港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表達了香港賴以成功的共同價值,及肯定了全港市民為一命運的共同體,而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亦為宣言的聯署人之一。

《2009年家庭暴力(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 明光社發言稿

(立法會2009年7月30日會議)
明光社資料室
29/07/2009

過去一年多,明光社一直透過不同途徑表達對家暴條例修訂的意見,由一開始我們已表明,任何人若受到暴力對待,政府必須正視及予以適當的保障,但任何條例的修訂亦必須留意其細節,避免令人誤解及出現可能導致司法覆核的伏線。
 

家庭友善 若隱若現

齊來在不友善的工作生態下落實家庭友善政策
陳穎翎
明光社項目主任(政策研究)
16/11/2006

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上,特區管治班子終於發現,工作不是香港人生活的全部,反之家庭生活來得更可貴。由施政報告幾乎躍過所有民間對勞工權益的訴求,而再三強調家庭友善政策可見。究竟「家庭友善」政策和「工作友善」政策是否如此不相容?實在叫人深思。

預防兩極化的教師訓練

「性傾向歧視條例」教材套 教師訓練花絮
陸君樂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11/2006

過去大半年,因香港政府有意以立法手段消除社會上就性傾向方面的歧視狀況,社會各界人士就「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議題掀起激烈討論,至今仍方興未艾。不過因著社會上「對立」的情況,不少青少年受各方意見影響而對同性戀、性傾向、歧視等觀念感到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