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會要總動員推動家庭價值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09/05/2008

 長久以來,不少人都以為香港作為華人社會,家庭制度較西方社會穩健,香港政府也常常以此作為否定某些社會政策措施的理由。但事實上,香港家庭制度並不如想像中穩健。

家庭制度「核心化」,看來已是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現時,平均每一個住戶只有三點一人,主幹式的擴散家庭已非主流;超過三分之一長者不是與年輕家庭成員共住;育齡女性的平均生育率只有零點九強。有社會學家早就指出,小而靈活的核心家庭,最適合工業化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需要。核心家庭的靈活性及易於流動的特質,也能讓每人都可以更容易因應市場的需求而自處。也有些人認為,家庭制度限制了個人選擇,令婦女長期處於從屬及被支配的角色。
 
不過,上述觀點卻明顯忽略了家庭制度核心化及家庭價值功利化所帶來的負面損害。首先,家庭制度的核心化及擴大家庭的弱化,都大大削弱了家庭職能的發揮,降低了家庭成員及代際間的互濟與支援能力,令原有的家庭職能不得不外化或社會化。到了今天,這一種轉變與發展已到了弊大於利的境況。更多的老弱再難得到家人的照顧;還健壯的長者不一定能填補雙職工家庭的職能缺位;家族成員間的疏離也在不同程度上挫敗了家庭的社教化及社會控制職能。
 
其次,若家庭職能一旦缺失,其損害不但大,甚或難以彌補。不完整或出問題的家庭,往往是其他個人性格與社會問題的溫床。去年因嚴重虐待三個親兒而被判刑的年輕母親即是一例。現時,有五分之一長者須倚賴綜援維生,累積起來的總福利開支可知有多大?除此之外,家庭作為個人生活與情感生活的最主要依託,角色無以取代。人作為社會動物,成員間的互濟互愛、人際關係中的互惠互持,也往往得以「家庭」作為起點。家庭價值所產生的象徵含義,也是社會賴以存活發展的基礎。
 
可惜的是,香港社會的功利屬性在過去幾十年越演越烈;而政府在「重商主義」的施政傾向主導之下,社會政策上的「保守主義」色彩更是濃得化不開。政府不但沒有重視家庭政策之議,對發揚家庭價值也不見得積極,對家庭制度的轉變趨勢、面對的衝擊,及其他發展對家庭制度的影響等等,都沒有一套全面的分析,在鞏固及發揚家庭價值上更是交了白卷。
 
在很多其他社會,家庭制度都不比香港穩健,歐美一些國家,都或多或少因家庭制度的崩潰而大吃苦頭。或許正因如此,這些社會在宣揚「家庭職能」之時,都較能現實地為加強支援家庭制度作出努力。美國社會在80年代後期便出現了一種宣揚「家庭價值」的社會運動,自1992年的總統選舉開始,「家庭價值」都是政黨及各級議會的其中一個主要關注點。現任總統布殊所謂的「溫情保守主義」,也很大程度上以支援家庭作支點。因此,雖然社會政策乃不失其功利特性,卻仍加強對家庭價值的教育,也採取了各種措施支援低收入家庭,部分地方推行的近似「家庭工資」的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紓緩家庭面對的壓力。
 
英國社會也在新工黨的「第三道路」政策理論主導之下,重新認識支援家庭的重要性。因此在1997年開始,落實了一系列「對家庭友善」的政策,包括向社區讓權,讓家庭成員可以更有效及更有動力地參與社區及學校事務;以立法保障僱主落實「對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包括有子女的家庭彈性上班,在家工作等等;也在加強個人在家庭責任上著力不少。
 
與香港鄰近的新加坡及日本,近幾年都大幅度增加政策對家庭的支援。在新加坡,大幅度增加生育及育幼津貼,為大家庭及多生育家庭提供大額置業折扣;為有幼兒的家庭扣減外傭稅;立法強制孝道,為有家庭責任的僱員提供額外年假;效法英國建立「對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等等。日本近年也加強對父母的支援,設立親子年假,支援育幼女性彈性工作等等。
 
港府近年鸚鵡學舌,說要對家庭友善,但卻往往只是口惠而實不至。香港社會長期面對的問題,是一方面把家庭看得太理所當然、順理成章,因而長期忽略公共政策的作用與角色。2006年的施政報告說,會「繼續以支援家庭、鞏固家庭和促進家庭成員的福祉為核心」,但香港政府一日不擺脫錙銖必較的心態,不放棄那一貫只重商業利益的施政策略,所謂「支援家庭」最終也只會一如既往地雷大雨小,作用仍只會是十分有限的。

 

家庭核心化是普世趨勢,但卻不能因此而否定社群應有責任為此設限,起碼要因應此趨勢的負面影響作出回應。事實說明,最強調個人主義、家庭核心化來得最早的 西方社會,近20年都採納了不同的政策方案來重建家庭。美國政府每每高舉「家庭價值」,甚至推動「貞潔運動」,誰會認為這是開歷史的倒車?英國說要建立 「對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也往往可被視作干預市場、增加投資者的成本,但有多少人會認為不恰當?新加坡政府早已是蕭規曹隨,香港則還是在拾人牙慧的起步 階段。北歐及西歐不少國家,不是推行著全面而多方位的支援家庭措施嗎?新加坡、日本以至中國內地,都要立法「強制孝道」。凡此種種,都說明就是要以經濟發 展為優先,也不能否定傳統家庭價值的重要性。

 
(此文乃文章撮要,全文可見本社網頁:http://www.truth-light.org.hk。)
 
 
 
延伸閱讀:
 
1.      Division for Soc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pproaches to Family Policies: A Profile of Eight Countries
 
2.      Dunn, Judy and Kirby Deater-Deckard (2001), Children’s Views of Their Changing Families, New York: 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