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關係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一個重要的情感,在這講求浪漫與激情的時代,我們仍深信承諾在戀愛關係的重要,讓人透過委身的戀愛關係認識自己,建立別人,共同邁向幸福的將來。
去年發生不少與性有關的事件,都涉及好些更需要受到保護的群體。不過,有些原意為了令某些特定群體得到公平對待的法例,在執行上卻被人質疑為矯枉過正。
愛情,是人們最為寶貴,也是人們渴望追求的情感。青少年對愛情充滿期盼,渴望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社會已普遍接受中學生談戀愛,但校園中仍存在著一種禁忌之愛,那就是師生戀。
「多久了我都沒變,愛妳這回事整整六年,妳最好做好準備,我沒有打算停止一切」「沒關係妳也不用對我慚愧,也許我根本喜歡被妳浪費,隨便妳今天拼命愛上誰,我都會坦然面對,即使要我跟妳再耗個十年,無所謂」一首情歌,道盡多少單戀者的執著與心酸。
近年潮興以「兵」與「女神」形容一些曖昧的兩性關係,網絡世界對此模式的關係評價不一,但負評居多。或許有人取笑認真做兵的人「戇居」,但筆者卻對認真做兵的態度深表認同,就如以上情歌所描繪的情況。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一位剛畢業的青春少艾上載一幅與男性密友的合照,標明是比男朋友更親更重要的好友,更獲得女方家人認同,因而被一眾網友戲稱為大將軍。
「娘娘」與「兵」是近年描述曖昧關係的新興潮語,男的面對心儀女性甘願當兵,任憑差遣,即使明知對方不喜歡自己,仍願意為取悅對方而不斷付出;相反女的會因享受被追求,以及呵護備至的過程而向男方提出種種要求,好讓這種「共生關係」得以延續。甚至有甘願當兵的人形容這種關係為等價交換。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50歲或以上從未結婚的香港女性達10.2萬人,佔女性總人口3.19%;而50歲或以上從未結婚香港男性,則有8.9萬人,佔男性總人口3.06%。
過往社會年輕男女往往二十出頭便結婚,到今日普遍三十多歲才成家立室。住屋及種種經濟問題固然讓年輕人對婚姻卻步,加上現代女性無論能力及經濟上都不比男性遜色,不需依靠男性也能獨立生活,大大減低了結婚的意願。而且,男性北上求偶的情況亦比女性為普遍,造成今天未婚男女性別失衡的情況。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存不息的。」(林前十三4-8,《新譯本》)
一名已婚副校長與女學生的戀情,讓師生戀再次成為城中話題。除師生戀,該名教師亦涉嫌洩漏考評局資料。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要先了解事件是否涉及違反規定,才決定如何處理,他亦表示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曾經討論師生戀的問題,但未有結論。
日本富士電視台本年播出了一套名叫「約會~戀愛究竟是甚麼呢~」的電視劇,劇集描述男女主角二人不相信愛情,也不懂得戀愛,但卻希望進入婚姻,所以雙方共同商討婚姻契約書,仔細規劃婚後家庭生活的分工,由每週的煮食安排,及至何時發生性行為也一一詳列出來。故事最後當然是雙方經過相處,不自覺地愛上了對方的美好大結局。
多年前,黃子華曾在一場棟篤笑中戲謔:「甚麼是化妝?化妝就是你卸了妝,我還認得你就是化妝;但你卸了妝,我不認得你,那叫做喬裝。」他接著又說之後大家會在家中發現「陌生人」。大家或許想不到,這個經典的笑話竟會在現實發生,原來真的有喬裝高手,讓枕邊人認不出自己來。
農曆新年剛過去,復活節又快來臨,不少市民都會選擇在假期出外旅遊散心。早前有一旅遊網站進行針對情侶的旅遊行為調查,訪問了600名香港人。調查發現受訪者平均拍拖五個月後便接受與伴侶二人結伴外遊,當中四成更認為一起去旅行等同可以發生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