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頌欣和仁傑結婚四年,一直很相愛,直到孩子出生後,妻子的專注力全放在孩子身上,仁傑覺得妻子不像以前那麼愛他,加上妻子外出工作,工作上有很多接觸異性的機會,這讓他更加不安,經常要求妻子陪伴自己,以表示重視及愛他。妻子因爲工作壓力,照顧孩子已經身心俱疲,期望丈夫可以體諒及幫助她,分擔一些家務,而不是要她好像照顧孩子般照顧他的情緒。因此,夫妻倆人經常爭吵,關係時好時壞,當妻子與男性有任何互動,即使是工作上的聯絡,他便感到不安,覺得妻子可能背叛他,於是每天說話陰陽怪氣的亦沒有好面色給妻子看,妻子覺得不被丈夫尊重及信任而感到沮喪及疲憊。
情感聯繫的缺失
原本相愛的夫妻,為什麼會因為孩子出生而令雙方的關係變差了?這可追溯到仁傑的童年,仁傑的母親是一位賭徒,經常忘記給仁傑餵奶,甚至會忘記接他放學。仁傑的情況在心理學上稱為情感聯繫(emotional attachment)的缺失,嬰兒需要在父母及照顧者身上獲得愛與照顧,這份穩定和安全的人際關係聯繫,是嬰兒建立對人信任及安全感的基礎,亦是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及將來發展親密關係的重要元素。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及信任,對配偶所犯的錯也較易原諒。相反,如嬰兒自小經常得不到足夠的照顧及情感聯繫,他們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傾向逃避親密關係,因為自尊感低加上欠缺自信,既擔心被拒絕,又害怕擁有後失去,他們並非不需要愛,而是不敢去愛,他們內心充滿矛盾,既想親近,但又因怕被拒絕而不敢表達,他們的行為令配偶感到無所適從。
當頌欣了解到丈夫的行為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後,便多了一份體諒,較願意原諒丈夫那些模稜兩可,令她感到無所適從的行為,她明白他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及肯定,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仁傑亦明白到自己想愛又不敢表達的矛盾心態,是想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免受傷害,好像兒時希望得到母親的愛,多年失望後,便不再有所期望,因為沒有期望便沒有失望。他明白到原來自己是想從妻子身上獲得童年時失去的母愛,於是對妻子有過多不合理的期望,當妻子沒有如預期般回應時,他便很失望,覺得妻子好像母親一樣不愛他。仁傑現在明白妻子沒有回應他並非不愛他,只因工作及照顧孩子令她太疲憊,而無暇照顧他的感受。他開始更多參與照顧孩子及協助家務,分擔妻子的壓力,也學習更多聆聽妻子,夫妻關係漸漸親密了。
夫妻的情感結連
現代很多人都像仁傑一樣在缺乏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他們從來沒有經驗被愛,以致不懂得怎樣去愛。聖經教導「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神將無限的無條件的愛給予我們,當我們擁有滿滿的愛,便可以分享一部分給我們身邊的人,即使他們得罪了我們,我們也有充足的愛去包容、去原諒。所以,當我們感到無法去愛我們的配偶時,先回到神身邊,在祂那裡支取足夠的愛,再將一部分的愛給予你的配偶,夫妻兩人一起學習及實踐聖經對婚姻的教導,互愛互諒,你們的愛情故事便可以有下集。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和修本 約壹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