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5.12四川大地震

----震撼人心的故事
搜集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7/2008

 <四川大地震>[1]

 

主震及餘震
 
主震時間:2008/5/12(一)2:28pm
主震強度:黎克特制8級
主震震央:中國四川省汶川縣
主震區累計餘震:13,096次

 

受災人數
 
遇難人數:69,180人
受傷人數:374,008人
失蹤人數:17,406人

 

捐贈數字
 
國內外總計:463.80億元
實際到賬:450.51億元
已向災區撥款:155.70億元

 

物資付運情況
 
帳篷:148.73萬頂
被子:486.69萬張
衣物:1410.13萬件
燃油:121.83萬噸
煤炭:260.26萬噸

 

 
四川5.12大地震的發生,雖是短短不到3分鐘的時間,造成的影響及傷亡卻是巨大。震撼了不只是中國大地,也震撼了中國人的心。當中每段激勵和感動我們的故事,都演繹了人性的真、善和美。
 
唐山「孤兒媽媽」接收500遺孤
 
在32年前受過大地震威脅的唐山,留下了4,000多個遺孤,在他們成長的期間,唐山市積累了照顧災難遺孤的經驗,現在,唐山市婦聯以「感恩回報、無私奉獻」的心,組織了「唐山媽媽為四川地震孤兒營造愛心海灣大行動」,會寄養或收養500名四川地震孤兒,交由500名曾經歷唐山大地震的「孤兒媽媽」照顧,讓愛心薪火相傳,令四川的孤兒能在溫暖的家庭繼續成長。
 
「我不想你死!」好兄弟激勵求生
 
北川高中學生廖波在地震中左腿被壓在重重的水泥板下,背後還有4名同學,不斷發出求救聲,當武警到場救援期間,他的好兄弟李陽一直在身邊托鹽水激勵他的意志:「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還一直和他聊天,叫他支持著。相信經歷過災難後,兩人的兄弟情會更顯真摯。
 
為所愛的家人 堅持到最後一秒
 
北川男子陳堅,在廢墟中堅持了73小時,在等待救援中,他表示:「我不想放棄家中任何一個人,所以我要堅強,為他們每一個深愛我的人……,我也希望你們大家也一樣,不要在任何困難面前被嚇倒。」及後,有機會在電話中向妻子說出訣別之語:「我這輩子沒有太大希望,只要我們和和睦睦過一輩子就行。」遺憾的是陳堅被救出後,都保不住性命,但他的故事,卻在媒體中流傳,鼓勵著每一個人。
 
教學樓施工者及老師體現盡忠職守的果效
 
當四川超過6,900間學校在地震中倒塌的同時,突顯了災區綿陽5所希望小學的穩固,及後媒體發現5所學校都由同一間工程集團的一位代理人監工,監督著資金及施工的質量,以致在災難中,5間校舍師生無損。網上更有人稱這5所小學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學」。
 
當中更有一間希望小學有72名學生在地震後一直沒有家人到來接走,盡終職守的9位老師就不怕艱辛及危險,帶領這批學生冒雨翻山撤離。學生中最小的4歲,最大的也只有12歲,跟著老師的帶領及保護,經過6、7個小時的跋涉,走過崎嶇的山路,全都到達安全的指揮部。或許,他們當時心裡面只有一個信念:「一個都不能少!」
 
親人遇難 堅持救災
 
救災的英雄當中,有很多都為了人民而暫忘失去親人的痛苦,警察張健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他只有兩次利用短暫的間隙時間到倒塌的大樓看看被埋的妻子。妻子的屍體被挖出來後,張只能陪她一會,又得趕到災場作支援。另一女民警蔣敏,在電話得悉她在北川的全家十口全都死亡,當中包括了爺爺、奶奶、母親及女兒。但由於道路及通訊不通,她選擇留在身處的災區幫助和自己親人一樣的災民。
 
勇敢的記者
 
來自不同地域的記者在地震中都遇到一個難題:進入山區險地繼續採訪或是退出危城保障自身安全?我們在報章所見照片或是在電視台的記者的每一片段,都是記者們冒著生命危險所拍攝得來。他們為的是人們可以在災區以外得到最新的消息,並可以及時回應當地的需要。另外,他們所面對的,不單有死傷者家屬的眼淚,餘震、樓塌、泥石流或山崩決堤的危險,有時亦要為災民提供體力上的幫助。雖然,記者們多不能直接參與救援工作,但他們的採訪的確幫助了災區的人民,也鼓勵了身處於安舒地方的我們,要勇敢面對生命的逆境,並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方有難 百方呼應
 
身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聽到四川大地震的消息,都無不動容。除了為死難者默哀,關心救災進展,也舉行藝人義演。香港社會福利署收到260多宗的公開籌款活動申請2,為災區提供金錢及物資的援助(截至2008年6月19日,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63.80億元)3,甚至親身去到災場救援的消防隊、骨科、麻醉科、兒童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等。各界向四川提供之幫助,就如國家主席胡錦濤所講:「體現了我們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在這場災難裡面數之不盡的故事中,無論是救人者或是被救者,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互相關懷的重要。但願我們的關愛不會就此停下,不讓時間令我們遺忘了這個地方還需要持續的幫助及捐輸。
 

 
[1]〔主要參考〕2008/06/20,香港商報,B05中國,<地震已致69,180人遇難>。
關注範疇: 
傳媒
生命倫理

相關文章

四川之行(三)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26/05/2011

這趟四川之行,以考察5.12大地震重建情況為主題,大概四川省教育廳是要平衡團員的心情,故此安排了在最後一天,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基地範圍採取高度綠化的設計,令人感覺舒服自然。雖然遊人都是為看大熊貓而來,但作為一個專業及科學化的培育基地,並沒有裝潢成一個「主題公園」,反而設有不少富有教育意義的展覽品和短片,使成為一個寓教育於娛樂、老幼咸宜的假日好去處。

踏進大熊貓起居的仿大自然園林中,不難在綠油油的竹叢和樹木中,發現幾隻熊貓幼兒的蹤跡。有的爬到樹上,躺在樹丫的平坦位置時而仰臥望天,時而俯視樹下同伴,舞動雙爪,好不寫意的樣子;有的在木製的攀爬架上翻來覆去,動作跟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沒有兩樣;又有兩隻在媽媽懷中撒嬌,半天也不願走開。牠們性情溫馴,惹人喜愛,難怪會成為「國寶」,且肩負親善大使的身分,被「委派」到多個國家,將中國的善意和問候傳揚開去。校長們看著活潑可愛的大熊貓,也情不自禁,不斷尋找有利位置,希望可以攝得大熊貓的有趣神態。

據說大熊貓在遠古時,其實是肉食性動物,但身陷一次大饑荒時,發揮了動物最高的求生本能,突然改變習性,轉為進食難於消化,幾乎沒有其他動物能吃得下的竹葉,終於得以存活下來。雖然,在本世紀一度被大量獵殺,加上過度開發,使牠們的生境遭到嚴重破壞,最後淪為瀕危物種,然而大熊貓在變幻不定的自然環境中,懂得改變自己來作出適應,始終是「適者生存」的好例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教導學生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卻無法為他們預測一切危機變化,或人生中可能遇上的困難。因此,只有鼓勵他們多去探索,多作反思,裝備自己,並提昇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只要練就一身好武功,才可伺機脫穎而出,希望他們能在社會上成功爭取生存空間之餘,也像大熊貓一樣,人見人愛。

四川之行(二)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9/05/2011

上次談到,新界校長會組織了四川交流團,參觀5.12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情況。在拜訪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大學,聽取領導及專業人士的介紹之外,當然要親赴北川縣擂鼓鎮災區的「北川地震紀念館」,了解當日震撼的災情。

所謂「紀念館」,其實是當局在災場遺址,加上一些必須的配套設施,安排講解員帶領參觀者,實地視察被地震摧毀的建築物和道路。當天,交流團一行人從成都出發至北川縣,沿途已不時看見滑了坡的山體。部分塌方的泥石,仍留在山腳,仿如要向到訪者哭訴三年前的悲慘災情。

到達擂鼓鎮的接待中心,我們需要轉乘紀念館特別安排的較小型旅遊車,進入災場範圍。一下車,心情頓時變得沉重,因為出現在面前的,除了為方便參觀者而修整了的道路,可說是滿目瘡痍。不幸座落於地震波幅最大位置的樓房,通通全幢倒塌,當中不乏政府部門的辦公大樓。雖然不及聖經描述被人破壞的聖殿一樣「沒有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但卻是屋頂疊在地板上,連屋簷和地板都區分不開來。部分損毀樓房的外面,豎立了原貌相片,而政府部門大樓外,更張貼了罹難公務員的遺照和姓名,讓來訪人士憑吊。

其餘建築物,則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壞,較幸運的,只是略為傾斜,或只有第一層被壓毀,相信其內大部分人都得以脫險。

特別令一眾校長感到痛心的,是一所本來建在山坡上的中學,現在只剩一支旗杆能夠辨認。大量山石覆蓋了整個校園,連校舍也沒有蹤影。部分石頭的大小,相當於一個課室的體積,殺傷力之大難以想像。

據說地震發生時,主要的通訊渠道都被截斷,當局獲悉擂鼓鎮的嚴峻處境時,實在為時已晚,所以部分倒下了的建築物,以至塌下的山泥,都沒有打算加以發掘,皆因遭埋在下面的人,根本沒有生還希望。為此,當局在紀念館擺放指示牌,請參觀者保持寧靜,讓長埋在瓦礫和山泥下的罹難同胞得以安息。

最後,交流團在紀念館出口特設的悼念處,舉行默哀儀式。接著便前往新北川縣城,看看政府為人民興建的新城鎮面貌。

新縣城不同區域,由全國不同省份負責援建。住宅樓房精緻奪目,遠看還以為是香港的洋房別墅呢!一個受災家庭,倘需要七十平方米的住宅,可透過抽簽獲得免費分配。倘要求更大面積的話,便需要補付費用。新的學校也美輪美奐。幾位團員跟一些在校門外等候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攀談起來,得悉他們對新的住所,以及新的生活都感到滿意。

難得一到四川,當然少不了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次續談。

四川之行(一)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2/05/2011

新界校長會應國家教育部邀請,於復活節期間組織了近四十位中、小學、幼稚園校長及嘉賓,赴四川成都參觀交流,期望在傳媒以外,對5.12大地震的重建情況作親身深入了解。

首天,交流團拜訪四川省教育廳,由廳長洪流先生講述5.12大地震後,災區教育服務的恢復進度,以及學生重新投入學習的情況。團員特別關心當局於災後,如何給予學生完善的學習環境和適切的心理輔導,尤其當中涉及不少在災難中痛失至親,甚至肢體傷殘的學童。據知,內地對於「復康」的概念一般比較薄弱,以為傷口癒合、接上義肢,便是完成。幸而來自香港等地的醫護人員及心理輔導專家,不但為災民提供最恰當的治療,亦為他們的心理和生活配套給予協助,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加上當地人同病相憐,產生「同舟共濟」的觀念,在互相扶持和鼓勵的氣氛下,年青人都在較短的時間內克服傷痛,重投校園生活。

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講述,四川人經歷浩劫後,變得比以前樂觀,不再執著,彷彿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會,比過去更嚮往自由和隨心的生活。此外,他們對於外地人士的關心特別感恩。遇上考察災情和重建工作的隊伍或善長時,他們都會興奮地把接受援助的過程,以及最新的生活狀況娓娓道來。各位校長想起當年發動學校籌款賑災,轉眼三年,對於四川同胞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恢復進度,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交流團又到四川大學,聽取「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龍恩深教授,介紹學院的組織、5.12大地震的成因、破壞程度、救援及重建的困難和解決辦法。隨後,交流團更親身考察都江堰,認識這項建於二千年前的偉大水利工程。

此外,還有一個非官式的特別約會,就是與前大埔民政事務專員潘太平(Eddie)聚舊。他從二零零九年起,調任香港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適逢四川重建完成,他連日來需要接待曾俊華及曾德成等高層官員,忙得不可開交,但仍抽空於晚上與我們見面,實在難得。對來自大埔的校長們而言,他鄉遇故知,當然特別興奮;另一方面,以Eddie健談開朗的性格,即使跟初次見面的團員,也很快便混熟了。他扼要講述兩年來的工作,包括接待了不同的來訪機構,有專程來訪尋商機的,也有青年和教育界團體,到成都交流和參觀地震後的重建成效的;當然也不乏為遺失證件的香港居民提供協助。

四天行程雖然緊迫,但內容卻非常精彩,留待下次再談。

資訊極速流通的「任睇年代」

──2008傳媒大事回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1/01/2009

 2008年剛過,傳媒及新媒體發生了許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亦使我們發現媒體受到色情文化的影響。有關新媒體(如互聯網及手機)的事件都與淫褻內容有關,甚至有關性罪行,情況值得留意。

慾照齊齊看藝人裸照風波(新興媒體、印刷媒體)

2008年初發生的藝人情慾照事件,由於一名男藝人與多名女星的床照被人於互聯網討論區張貼,其後更於網上及手機廣泛流傳,引發了傳媒熱烈的追訪及報導、全城討論並追蹤「奇拿」,更引起大眾關注《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對網絡的監察成效,亦突顯需要修改條例的迫切性。

  • 全城互相傳閱追蹤網上「奇拿」

涉及多位女藝人的不雅照片,間斷式被「奇拿」於互聯網討論區張貼,並廣泛流傳。網民除了在網站張貼情慾照外,亦以一傳一形式傳送照片。有關情況令社會關注於網上公開發放、上載、下載、儲存及轉發資訊,應否監管或應如何監管等問題。

  • 報章追訪多日頭條圖文並茂

雖然我們欣見一些報章(特別是免費報章)都能堅持傳媒操守,但多份暢銷報章及雜誌對事件的報導手法卻未能採取克制態度,接近一整月將事件當作頭條。除將淫照圖片放於港聞版首頁外,[1]甚至有雜誌出版特刊刊登大量「打格」裸照,罔顧私人裸照被公開藝人的感受及傳媒操守。

港記親上災區專訪四川大地震(電子媒體、印刷媒體)

2008年5月發生四川大地震,大批新聞工作者前往災區採訪,不畏艱險進入危機四伏的災場報導最新消息。以既是記者,亦是同胞的角色報導災情,感染力強,亦鼓動了香港市民甚至海外華人舉行多次賑災籌款活動;而報導中亦有不少勵志的、展露人性光輝的故事,使人更珍惜生命。是次傳媒的表現一洗傳媒多年「狗仔隊」、報導手法失當等負面形象,在香港傳媒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連鎖快餐店強姦短片手機網上極速流傳(新興媒體)

連鎖食肆發生懷疑強姦案,事後有人將強姦的片段上載,並於手機廣泛流傳。事件令人關注到將片段轉送者罔顧受害者的感受。事件亦令人留意到除了互聯網外,手機的資訊傳遞亦同樣受到法律監管,手機網絡和互聯網的傳播及影響力不容忽視。

箝鼻毛、拔腳毛《獎門人》又來新玩法(電子媒體)

電視遊戲節目《獎門人》自5月播出以來,有不少觀眾對其內容作出投訴。[2]先因《獎門人取犀Game》含有暴力內容,於合家歡時段播出「箝鼻毛」、「拔腳毛」等含有使人痛楚的懲罰遊戲,被廣播事務管理局裁定內容有違電視節目守則,並發出勸喻。不適宜在有眾多兒童和青少年觀眾收看的時間播映。及後《鐵甲無敵獎門人》的遊戲,亦有模仿性行為動作的遊戲及女藝人穿著比堅尼泳衣的水上激戰環節,不但賣弄色情,而且男主持人對藝人在遊戲時的描述,相當意淫,侮辱女性。亦有觀眾投訴節目遊戲動作危險,教壞兒童。

女尖叫男濕身任摸《香港先生》再選舉(電子媒體)

已連續四年舉行的《香港先生選舉》,依然侮辱兩性。廣管局本年亦接獲超過40宗投訴。[3]該節目情況和女性的選美活動不同:包括只容許女觀眾入座觀賞,配以色調幽暗迷幻的舞台,仿如色慾夜店景象。而泳衣環節更要衣著接近全裸的參賽者走出水簾,濕身走近觀眾席向女士們擺出不同動作,並容許女觀眾褻玩男參賽者:如尖叫及任意觸摸他們的胸部及肌肉。節目亦刻意營造及特寫女藝人及觀眾被挑逗的誇張反應,貶低兩性尊嚴。

審核「件數」出錯《中大學生報》司法覆核勝訴(印刷媒體)

爭論多時的《中大學生報》情色版,於10月份司法覆核獲勝訴。因淫褻物品審裁處未有為所提交的每篇文章作獨立評級,只指出「圖片及文字」屬不雅,未有準確列明被指控的內容,程序上出錯。高院法官表示:審裁處作出決定時儘管要顧及言論自由,亦應保護社會道德,防止青少年接觸不雅物品,所以處方有責任列明評級原因,並確保所有程序依足條例進行,故此法官判《中大學生報》勝訴。但判決並未有評定「情色版」內容是否不雅,也毋須發還審裁處重新評級。[4]

李蘊事件、偷拍阿嬌事件及《東周刊》裸照案訴訟(印刷媒體)

雜誌《壹本便利》前年因刊登當時只有14歲的女藝人李蘊性感濕身照,而被控發佈兒童色情物品。及後,因法官認為圖片並沒有暴露胸部或描畫女性胸部外形或輪廓,而且在拍攝過程李蘊母親及經理人都在場,若發現有涉及色情問題可即時提出,雜誌最後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上訴亦遭駁回。[5]而2006年《壹本便利》偷拍女藝人鍾欣桐更衣並將相片刊登於雜誌封面,則被裁定為第二類不雅物品,判罰三萬元。[6]
 
另外,雜誌《東周刊》於2002年刊登女藝人劉嘉玲被虐裸照作封面,淫褻物品審裁處於2008年6月將報導評為第三類淫褻物品,判罰2萬元。控方於10月申請大幅增加刑罰,出版商承認發佈淫褻物品罪被罰款10 萬元後,雜誌前總編輯亦在12月於裁判法院承認一項發佈淫褻物品罪,被判囚半年、緩刑兩年。[7]

檢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印刷媒體、新興媒體)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於10月初開始,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諮詢公眾,為期4個月,到2009年1月31日。檢討內容重點包括:「淫褻」及「不雅」的定義、審裁機制、物品評級機制、就新媒體的管制、執法工作、刑罰和宣傳及公眾教育等7方面。

回顧2008年,多項傳媒大事都和《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有關,條例實在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我們應在諮詢期密切關注各方的意見,並積極向政府提交我們對現時傳媒生態的看法。

 
[1]〈報章如何報道藝人裸照事件〉,《傳媒透視》,P.6-7,(香港電台,2008年4月號)。
[2]2008/05/31,《成報》,A06港聞,〈「獎門人」虐人取樂遭勸喻廣管局接148宗投訴責無線違守則〉;2008/07/08,《明報》,C06娛樂,〈觀眾轟意識不良鏡頭殘忍「獎門人」大馬篇接11宗投訴〉;2008/12/09,《星島日報》,D03娛樂,〈收視大勝有代價「獎門人」接獲21宗投訴〉。
[3]2008/08/10,《星島日報》,A11港聞,〈「香港先生」選舉涉侮辱男性〉。
[4]2008/10/22,《星島日報》,A10港聞,〈高院指評級不可一概而論《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脫不雅〉。
[5]2008/04/30,《香港商報》,B06香港新聞,<律政司告便利覆核遭駁回>。
[6]2008/04/30,《香港商報》,B06香港新聞,<律政司告便利覆核遭駁回>。
[7]2008/04/30,《香港商報》,B06香港新聞,<律政司告便利覆核遭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