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以賭戒賭‧能否實行?

余妙雲    |   香港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
16/01/2003

最近賽馬會一擲4億元,為80個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進行現代化及裝修改善工程。不過,馬會在提供資助之餘亦開出條件,訂明接受捐贈的青年中心必須以「香港賽馬會」命名。馬會此舉,明顯有潛移默化令青少年認同賭博之嫌。
 
香港工業福音團契是本港其中一個最早推動戒賭服務的機構。作為志願團體,他們對政府建議動用賭博投注收益資助戒賭團體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據如何?
 
是否接受從賭波收益而來的撥款推行戒賭服務?已經有不少的討論,我只嘗試以一個戒賭服務團體表達一些心底話。
 
接受賭博資助有衝突
 
自01年工業福音團契開展戒賭服務工作以來,已經接觸超過二千個電話求助個案,來到中心參與小組和接受面談的超過一千人。同工們深深地感到賭博禍害的嚴重性,許多賭徒家人的絕望,以致生無可戀的感受不斷地在中心出現。家庭的破損和悲傷,實在無法用筆墨所能形容。當想到一旦開放賭波後,問題賭徒必然隨之增加,所帶來家庭的影響和禍害,內心就不寒而憟。我們又怎可以接受由賭波收益的金錢去幫助問題賭徒及其家人呢?
 
在賭徒戒賭治療過程中,我們知道賭癮是難於控制的。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為他們定立一個全戒的目標,亦即在戒賭治療中,我們會勸戒他們嘗試不參與任何賭博的行為──也許投注額少如一張六合彩或一場交際性的麻雀耍樂。因為我們知道一旦涉足「小賭」,昔日「豪賭」的景象就會出現,很容易又陷入病態賭博中。因此在戒賭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身心靈生活。若幫助他們的金錢,是從不健康的賭波活動收益而來,怎可以推動他們不賭,並作一些健康的活動來戒賭,這豈不是互相矛盾嗎?
 
賭博收益作教育不可行
 
在推行賭博問題教育時,無論向社會大眾或青少年人,我們會讓他們認識賭博的禍害,賭博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若然推行賭博問題教育的經費是由賭博收益而來,我們如何能強而有力的去教育群眾賭博是不健康的?這只會防礙教育的推行,更會免費為賭波提供宣傳。
 
機構在推行戒賭服務時,在簡介單張上會印上: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因為我們知道問題賭徒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貪財,要幫助他們除去貪字才會完全戒除賭癮。機構如何能用鼓勵貪財的賭波收益去幫助問題賭徒除掉貪念呢?
 
表面充足資源,實則礙手礙腳
 
從事戒賭服務的確需要經費,但若使用從賭波規範而來的收益,表面上好像有足夠的資源運用以推動戒賭服務,但實際上礙手礙腳,甚至阻延推動進程,使目標無法達成,縱使有充足資源,又有何意義呢?何況早在談賭波合法化之前,問題賭徒已經在香港社會存在,並正在影響廿四萬個家庭,帶給一百萬香港人陷在水深火熱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訂出方案,投放資源去挽救他們,直接撥款給戒賭機構開辦服務,何以將戒賭機構的撥款與賭波規範化掛呢?因此,在權衡輕重後,工業福音團契戒賭服務是不會接受從賭波收益上而來的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