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極速人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03/03/2016

Amazing Race(中國版《極速前進》)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出名的真人競技節目。從2003年到2013年,這節目連續9屆拿下艾美獎黃金時段最佳真人競技節目獎。可惜的是筆者一直與美國版緣慳一面,直至中國版的出現,一次機緣巧合,才把第一季十期的《極速前進》以極速的時間看完。

不得不說,《極速前進》是一個既富娛樂性,又有啟發性的好節目。除了讓人認識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標或文化,更讓人體會到人性不同的面貌,讓人不得不相信「性格影響命運」這一句說話。

每個人的強弱點都不一樣。在整個節目中,每一隊都總會碰到力不從心,或選手本來很抗拒的項目,如果再加上嚴謹的評判,更讓選手沮喪。雖然某些隊伍的確輸在體力上,但對於前幾名的組別來說,他們體力及智力都旗鼓相當,輸贏除了靠一些運氣,更多的是取決於參加者的個性及情緒管理。

開始之時,第一季的總冠軍並不是大熱之選,到底是甚麼原因讓一開始落後的隊伍最後能奪冠?筆者看畢全程及相關的訪問後,發現答案在於他們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堅持、尊重每項任務,以及願意突破自己的界限。一個茹素多年的隊員、可以毫不猶豫地大口吃熱狗、生吞章鱼。面對嚴苛的評判,一面憤慨卻又馬上冷靜下來,力求調出合格的雞尾酒。一個環節做了36次仍未過關,卻還能在身心疲乏的情況堅持下去。

經過第一期比賽後,沒有太多人會估計他們最後會獲得總冠軍。其實,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過,他們只表示不想輸太多,也從不消耗多餘的精力去抱怨及沮喪,只是拼命地完成任務。

人生也如《極速前進》一樣,充滿著不同的關卡,當中總有一些人和事,是我們難以接受,甚至討厭的。有一些困局,彷彿沒有出路,教人非常沮喪。當遇上不如意的事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不過,實在不宜被負面情緒影響太久,有時人「輸」,不是輸在環境,而是輸在洩氣或無望。因此,與其過度沉溺於抱怨、沮喪及自貶當中,倒不如儘快平復自己的情緒,重新投入「遊戲」,或許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文章

如何辨識青少年的危機及求救訊號訓練

「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危機辨識訓練

羅玉麗 | 項目統籌經理
10/07/2017

黃偉康博士為美國加州持牌執照臨床心理學家,於東南亞及美國有豐富的精神治療及教學經驗。5月24日晚上,黃博士為一眾家長、教師、社工和教牧提供了辨識青少年危機及求救訊號的訓練。

家校社會化 父母子女變疏離

黃博士提醒參加者,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可從小三的學業危機中出現,家長本應是支援系統內首要知悉及協助他們的解難者。然而,現實中父母多是後知後覺;兄弟姊妹較知得早及多。究其原因,與家校的社會化/功能化有關。

其一,成年人著重孩子的成就及行為,過於他們的努力及生命本身。這令到孩子認為親子關係與自己的表現掛勾,而非父母對他們單純的愛;穩健親密的關係建立因而受阻。子女大多會怕錯,父母會為了令他們成功而善後,塑造出低抗逆力、心靈如雪花般脆弱的青少年。部分父母會嘮叨孩子以助他們成長,這不但令孩子感到窒息,反而令他們失去自信。

其二,父母在衝突處理及情緒管理上(包括「正面」的情緒)欠缺正面的身教,孩子便只懂以抑壓、傷害或毀壞的方式來表達或尋求紓緩,直至不可收拾的境況。[1]因此,父母需要留意孩子的生活或病癥是否與情緒有關,或他們的沉溺行為是否為了逃避危機的防禦。若果父母愈能表裡一致又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欣然面對衝突,孩子愈能夠分享內心狀況並建設性地解難。

其三,父母(尤其父親)過早放棄成為子女的首要支援,交由外人擔當。尤其離異的父母,輕看了自己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及令孩子感到被遺棄的殺傷力!父母或前線工作者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及順逆境裡,需要爭取機會陪伴、耐心傾聽及開放的交流。青少年即使出現隱性的自殺危機,他們大多會因著生命中有這些依附的關係(attached relationship)而保持生存的動力。

3H著手 助青少年解困憂

積極時,青少年會與他們信任又能提供正面支援者分享。消極方面,他們會透過傷害性的求救方式,以求被逮捕,好讓問題獲得(家人的)關注及解決。要協助受困擾的青少年,可因應他們三方面的心靈狀況(3H)著手。

  1. 無助感(Helplessness):協助青少年提升自主及掌控能力,他們能從一項具體的行為轉變開始,例如:洗澡後才睡覺。
  2. 絕望感(Hopelessness):協助青少年尋找盼望、出路及生存的理由,支援者可分享自己如何走過相關的經歷。
  3. 主觀的痛苦(Heartache):支援者坦承無法完全明白他們獨特的痛苦。

最後,教會是家庭以外理想的支援群體,因導師及教友關係有助青少年安心分享並有正面的學習榜樣;並能協助整個家庭應對危機。基督信仰有助個人或家人之間的饒恕、復和及重建關係,讓青少年順利渡過危機,強健地成長。

 


[1]青少年表達憤怒會以i) 向內的方式,例如:自我遊說不應不滿家人師長、缺乏學習動機、自殘、節食至病態、偷竊、吸毒、濫藥、酗酒、上網成癮,自殺……等;ii) 向外的方式,例如:謾罵、說粗言或恐嚇性言語、性行為、暴力、武器襲擊、縱火、虐待動物、與不良友儕結黨甚或加入黑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