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不要上政客的當

20/11/2025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對日出實招 撤電影停旅團延交流 高市言論急凍中日關係 在華新片急叫停 《鬼滅》面臨腰斬

  (明報. 18-11-2025)

世事往往很奇怪,明明是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枚原子彈令大量日本平民死傷;中國作為被侵略的國家,雖然死了大量的軍民、甚至不少人被屠殺,但戰後以德報怨毋須日本作出賠償,結果是日本視美國為盟友、中日關係卻時好時壞,而整體來說,戰後日本歷屆政府幾乎都不願意公開為侵略認錯和道歉,日本仍有不少政客明知會傷害曾被侵略國家的感情,卻堅持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我們這一代雖然在戰後才出生,但父母一代也經歷過日本的侵略,聽他們講過日本皇軍的暴行,亦親身經歷過因為日本公然篡改侵華歷史、以及支持保衛釣魚台而忿忿不平地參與公眾集會,隨著年月過去,目睹有不少戰後一代的香港人因為喜歡到日本旅行而稱日本為「鄉下」時,心裡總有不舒服的感覺。我們都渴望和平,不願再經歷戰爭,但對日本一些政客意圖歪曲歷史,以及對發動侵略毫無悔意感到失望和難過!當人沒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最終恐怕只會重蹈覆轍,一錯再錯,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之中丶戰爭幾乎從未間斷,令人傷感!

民族與民族、國與國之間的仇恨,往往有歷史的因素,若果大家不能以史為鑑,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問題,以及願意為了追求我們這一代以至下一代的和平的話,恐怕只會很容易就被別有用心的政客挑動情緒,製造矛盾而從中獲利,因此保持獨立思考,學會認錯和包容是十分重要的。近年喜歡看一些古裝韓劇,在不少歷史事件之中,朝鮮都被當時的宗主國(明朝或清朝)的使臣欺侮,對宗主國的不滿十分強烈,易地而處,若果我們是朝鮮人,相信亦會有同樣的感覺,這與我們唸中國歷史時,常常聽到漢唐和明清盛世時開疆闢土,令四方八面的小國(或被視為蠻夷)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一樣,令中國人覺得自豪的事,卻可能是其他附庸國忿忿不平、覺得喪權辱國的事,這也難怪一些曾經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到國力較強的時候都想去中國化、甚至對中國有所不滿的原因。

孟子曰:「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為政者必須謹記的事。對於歷代王朝來說值得自豪的強大,對於被迫臣服的國家來說卻是侵略、是屈辱,歷史的觀點與角度離不開評論歷史事件的人所站的立場。加害者可能曾經是受害者、受害者亦可能會成為加害者,若果大家都不回顧過去,從錯誤中深切反省,那麼冤冤相報亦不知何時能了!而且冤有頭債有主,不要無差別對待、殺錯良民,更不要上政客的當,不少政客總是以製造對外的緊張關係,來轉移國民對內部矛盾的視線。

饒恕人七十個七次是一個十分艱難的功課,但感恩的是神用這樣的態度對我們,我們才沒有失去得救的盼望,在國與國、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竹篙打一船人,牽動仇恨很容易,但要維護和平則要極大的克制和努力,以及一顆善良的心,但願大家都能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