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公眾教育更重要

03/11/2022

假新聞法|湯家驊指傳媒以謠言為生 卻無實際舉例 學者不認同

  (香港01.27-10-2022)

浸大調查逾8成受訪新聞工作者不贊成訂立反不實資訊法

  (香港電台.26-10-2022)

香港有沒有假新聞?當然有,而且還有許多假仁假義、假公濟私、假博士、假律師、假信徒、假網站,有些假得離譜,有些真假難分,有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賊喊捉賊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要處理所謂假新聞的問題,必須先解決幾個重要的大前提,首先要界定何謂新聞,以及何謂新聞機構?在互聯網十分發達,任何人要發佈消息都易如反掌的年代,更要先分清楚甚麼是新聞、甚麼是資訊、還有甚麼是評論、甚麼是推測、甚麼是感受。而政府若果想以立法方式去處理的話,究竟想針對的是哪些範疇?想精準地立法,還是一網打盡的大包圍?而最重要的是究竟誰有資格為真假定分界,根據的又是甚麼準則?究竟是要當事人證明自己所說的是真,還是由檢控人員證明他所說的是假?

以上提出的種種問題並非表示假新聞、假資訊的問題完全沒有方法處理,或是我們只能束手無策、無可奈何,而是要對症下藥。若果大家要針對的是傳媒機構發佈的假新聞、假消息,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資訊流通,一旦有機構發佈明顯有問題的新聞,其他傳媒機構自然會跟進,讀者和觀眾大可比較不同的內容而作判斷,若明顯是資料失實的,可考慮交由業界組成的監察團體(如報業評議會)處理,有證據證明是假的時候便要求更正、甚至譴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實是公眾教育,要公眾明白比較不同傳媒的報道,才是令自己可以較全面地了解一些社會事件,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牽著鼻子走的重要方法。至於網上傳來五花八門的驚人內幕,更要小心看待,不要跟車太貼、不要急於轉發,令自己變成另一個被人利用的謠言發佈者。最後,正如大部份業內人士的意見,新聞自由是十分重要,但亦是很脆弱的,任何針對新聞機構的立法都必須十分小心處理,否則香港人對新聞和言論自由前景的憂慮,只會愈來愈大,對是否繼續留港建港的信心只會愈來愈細,千萬不要在倒洗澡水的時候,連嬰兒一起倒掉。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