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新聞的快狠準

08/06/2023

鑽石山斬山斬人案|網絡誤傳涉女同性戀情殺 專家籲勿亂發假消息對家屬二次傷害

  (Yahoo新聞.3-6-2023)

學者籲社會勿標籤 免潛在病人懼求助 「99.9%患者99.9%時間沒威脅」

  (明報.4-6-2023)

這是個講求效率的年代,傳媒機構為了與社交平台競爭、爭取更多點擊率,每日都要爭分奪秒,搶先報道。可惜的是一些傳媒機構雖然「快」且「狠」,可惜就是犧牲了「準」!以鑽石山斬人案為例,一些傳媒機構最初的報道,不禁令人懷疑執筆的記者只是想當然,甚至看圖作文,正如往日一些報刊的標題,凡發現女屍必是艷屍;一男一女獨處就是偷情;涉及男女的糾紛必是情變、甚至情殺,寫的人根本不用求證。以往報章因為白紙黑字印了出來,一旦出錯會永遠「留底」,因此記者和編輯仍會較為謹慎。但在今時今日的網絡年代,一旦發現出錯,只要立即更正便可以改頭換面,若傳媒機構不主動致歉和註明曾經更正,不少讀者可能根本不會發現曾經出錯,但久而久之,傳媒卻會犧牲了本身的公信力,一個令人無法相信會嚴謹地處理新聞的傳媒機構,其實和臉書上的路人甲沒有太大的分別!而作為小市民的亦要明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轟動的報道,也不宜急於轉發,要先停一停、看清楚,因為按下去的掣和射出去的箭一樣是無法收回的,萬一射中別人,對方所受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的。對於一些涉及人命、轟動的社會新聞,在報道和轉發的時候必須加倍小心,因為當事人和他們的家人已經遭逢不幸,一些可能會影響當事人的聲譽,未經證實的傳聞根本不應胡亂傳開,不要將自己的「八卦」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另一方面,每次有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出現,官員和醫生都呼籲大家不要過份憂慮,因為絕大部份的患者都不會有暴力傾向。當然,不要歧視精神病的患者是應當的,他們也是需要社會投入更多資源去幫助的一群,但政府只叫市民放心而不加強支援卻是不負責任的,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方回應是無法真正消除市民的憂慮的。其實多年來,大家都知道香港人的壓力很大,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和有不同程度抑鬱、精神問題的市民大有人在,但輪候看精神科醫生的時間繼續遙遙無期,輪候入住中途宿舍的機會,以不同形式去關顧康復病人的人手和資源仍然匱乏,由於不少康復者的家人缺乏專業判斷的能力,對康復者的異常行為缺乏警覺性;無法有效監督他們食藥、甚至覆診;有時就算發現他們有些問題,由於不想他們被送入院隔離,於是又心存僥倖,得過且過。沒有更妥善照顧康復者的方法,包括增加中途宿舍宿位和上門探訪的服務,恐怕一些未有按時食藥和被突發問題困擾的病人,仍然會成為對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潛在危機,而萬一再有類似慘劇發生,市民只能自求多福,再次聽一些官員出來說一些官樣文章!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