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立法不能解決激進抗爭
自從2019年,社會對用激進手段進行的抗爭,看法兩極。贊成的一方,認為抗爭者本來想用傳統寫信、簽名等方式表達意見,但完全沒有反應,所以才用較激烈的抗爭,而且只有激烈抗爭,社會才會感受到切膚之痛和需要,這樣才會帶來改變。但反對的一方認為,社會抗爭太激烈,影響民生的話,既不能得到社會支持,甚至倒過來會招人反感。
自從2019年,社會對用激進手段進行的抗爭,看法兩極。贊成的一方,認為抗爭者本來想用傳統寫信、簽名等方式表達意見,但完全沒有反應,所以才用較激烈的抗爭,而且只有激烈抗爭,社會才會感受到切膚之痛和需要,這樣才會帶來改變。但反對的一方認為,社會抗爭太激烈,影響民生的話,既不能得到社會支持,甚至倒過來會招人反感。
想不到星期天崇拜時的觸動,不僅是來自詩歌或講道,亦可來自一頁頁平平無奇的簡報背景。
比利時魯汶是比利時一個著名的大學城,分佈在城內各處的大學建築物與民居的樓房拼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小城風貌,通常外觀古舊的歷史建築物都分屬於大學的不同學系。在魯汶大學裡歷代出現了不少的文人雅士和學術偉人,這小城不期然地與這間中世紀老牌的天主教大學連結在一起。
回流多倫多已經接近十個月,想不到在這裡也有請願行動,而且蔓延至重要城市。這叫我思想到要在身處的地方甚至全世界要享和平有多難。眾多升斗市民,包括年青人表達正義、和平、及自由是他們的摰誠願望。
過去一年對香港人可以說是不堪回首,但未敢忘懷。反修例運動雖然已經過了一年,但是政府與市民之間的矛盾根本未有解決,政府不單拒絕成立很多市民一直要求的獨立調查委員會,連曾經承諾的獨立檢討委員會都不了了之;被拘捕的市民接近9,000,兩成已經被檢控;但始於沒有一個官員為造成這嚴重的亂局而問責下台,亦沒有警員因為使用過份武力而被檢控。反而在政治制度和言論自由方面更加不斷收緊,令到移民再次成為不少市民認真思考的問題。
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教會和信徒根本亦無法置身事外,同樣深受影響,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之間因為政見不同而產生撕裂、離開教會、甚至離開家庭亦不是罕有的事。作為信徒,我們有雙重身份,既是香港的公民,但同時亦是天國的子民,我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我們因著信仰,與其他人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的。特別在關心社會的時候應該要小心,不要被一些充滿爭議的議題、口號和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社會運動有時和球賽差不多,當大家愈來愈投入自己的陣營時,便會容易墮入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陷阱。
靈修人生系列
講員:蔣賴玉芳女士 │ 中國宣道神學院 靈修神學講師
因著對六七暴動的負面經驗,香港人素來對暴力行動十分抗拒。過往就算是大型如50萬人上街的民眾運動,仍然和平有序得連一扇玻璃窗也沒有打破,令國際社會嘖嘖稱奇。在這樣的背景下,年初二的旺角警民衝突事件就顯得格外矚目。它揭示自雨傘運動以來,存在於香港社會中的矛盾正深刻地改變,甚至重塑這城的文化。
當社會出現不公義而政府視和平抗爭「冇到」時,究竟信徒能否基於社會公義,以武力回應制度的暴力?筆者不相信那些支持基督徒可以動武的人都是冷血或沒有愛心之人,當中有些人正正因為很有愛心,看見別人受苦而感到痛心,才希望為自己或身邊的人抱打不平,伸張正義。
上周末,特區政府為施政報告落區諮詢,在安全系數非常高的情況下了解民情,但仍然遇上示威者成功掟雞蛋到高官頭上。及後,有報章透露警方消息稱,之後的諮詢會,警方會依示威者手持的物件,按情況加強部署及裝備,以策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