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和退下
明光社成立26年,今年終於有第一位同工退休了, 過去幾年,身邊不少好友、不同教會的牧者和機構的同工陸續退休,開始了他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愈來愈感受到退休好像這麼遠,卻又是那麼近。雖然現在不少教會和機構的退休年齡都已不再局限於60歲,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會有退下來的一日,因此,及早為自己和同工的退休作好準備,是每一個機構的董事會和主管應有的責任。
明光社成立26年,今年終於有第一位同工退休了, 過去幾年,身邊不少好友、不同教會的牧者和機構的同工陸續退休,開始了他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愈來愈感受到退休好像這麼遠,卻又是那麼近。雖然現在不少教會和機構的退休年齡都已不再局限於60歲,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會有退下來的一日,因此,及早為自己和同工的退休作好準備,是每一個機構的董事會和主管應有的責任。
「你的公義如同高山,你的公正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和牲畜,你都庇佑。」
(詩篇36:6《環球聖經譯本》)
最近有受人尊敬的牧師突然離世,在社交平台上各方友好及信徒不斷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欣賞,以及從他身上看到的種種見證和榜樣,回應的真摯和踴躍是近年少見的。當然令人遺憾的是有關他的喪禮及追思會引起了家屬和教會之間的爭拗,作為不是該教會會眾的第三者,看到亦覺得傷感,由於不了解內情,不宜作任何評論,不過,倒想藉此再去反思可以如何表達對離世者的懷念,以及為何要讓認識和欣賞離世者的所有人都可以好好的表達他們的哀思和感受。
首先,如何安排喪禮當然是以家屬和死者的意願為最重要的依歸,若離世者生前沒有清晰留下任何明確的指示,最後當然是由家屬決定,究竟是只限至愛親朋、還是各方友好、甚至來者不拒,則由家屬按他們的共識來決定,因為有時家屬之間亦會因為喪禮的儀式、規模和費用等問題吵個不停,遇上各人都堅持己見或者當中有些成員比較執著,再加上喪親之痛,情緒大受困擾的話,許多時根本有理說不清,爭吵可能沒完沒了,要找一個大家都信任的人去調停殊不容易。若然家屬最後有共識只想低調處理喪禮,只限家屬及親友參與的話,其他人縱然很想見死者最後一面、親身送他最後一程亦只能尊重。
香港雙職家庭的情況普遍,家長除了兼顧工作外,更需要放工後處理子女的功課、默書、考試等等,很多家長因此而感到身心疲憊。
近來筆者在事奉上發現原來台灣的教會文化,與香港的教會文化很不一樣。就「同工」這個字而言。在香港,通常是指全職受薪服侍之人,我們會稱他們為「同工」。可是,在台灣,只要你是教會的一員,你在教會無論是負責事工籌劃、搬椅子、倒垃圾、調校音響、有空看看小孩玩玩等,都會被稱作「同工」。
過猶不及,無論多麼有益有營養的食物,當人食用過量時,身體會受不了。標榜營養高,對人體有醫療效用的超級食物也不例外。〈超級食物真的帶來超級健康?〉一文曾提到,有醫生因為相信香蕉可以治療「乳糜瀉」,於是為病人開出一日進食高達七隻香蕉的醫療處方。
香港教會的前景充滿挑戰,根據建道神學院在「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2023」發表的數字,綜合不同宗派的教會近年整體崇拜人數減少15至25%,奉獻減少10至20%。面對人數和奉獻的下降,社會環境的轉變,教會必須重新反思本身的運作模式。
筆者有一名10歲的兒子,最近他的脾氣開始有轉變,平時乖巧的他,早前竟因「打機」事件而大發脾氣及衝撞母親。筆者當時很氣憤,但仍沉著氣,因為兒子正為事件而發怒,就算教訓他甚麼,也不會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