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
![]() |
![]() |
面對今時今日的挑戰,當新上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不斷重申香港是司法獨立的時候,不單法官和律師,其實全港市民也有責任和權利站出來表達我們對法治的支持。雖然我不是律師,不過,我深信法律不是律師和法官的專利,法治不是單靠法律界去守護,而是關乎全體市民的大事。香港人普遍尊重法治,而法治的真義不只是要依法辦事,要求市民守法,同時也是要彰顯公義,約制政府的權力,讓市民得到應有的保障,以及法庭的審訊必須公開公平公正,不受外界的影響。
我和大部份在香港成長的人一樣,自小便在普通法的文化下成長,並且十分熟悉和認同香港過去一直奉行幾個重要法律精神,包括無罪假定、寧縱無枉、疑犯有保持緘默的權利、可以自己選擇律師、不會以言入罪、法律沒有禁止的事便可以做,以及最重要的是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而令人擔憂這些耳熟能詳的特質正漸漸改變。
對法治的衝擊自然包括政府和市民有沒有遵守法律,我相信香港主流社會仍然是堅持反對暴力的,無論是示威者的暴力破壞和警方過份使用武力都不認同。之前美國有警員開槍射殺有色人種的疑犯,以及最近美國國會被暴力衝擊,正好令香港支持暴力鎮壓或者抗爭的人一個好的機會反思,用暴力去維持或者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公平、公義,結果只會令自己失去原有的支持。
時下香港的小學生與爸媽真的不易做!當填鴨式教育遇上疫症,學校又要縮短課時又要趕進度,Zoom課、功課、背書、默書、測驗、考試……排山倒海地接踵而來,讓人喘不過氣來。
香港變得太快了,快得令人傷感、心裡隱隱作痛。
過去大半年,相信大家終於深切體會何謂變幻才是永恆,希望大家不是仍然打算以不變應萬變吧!其實不願意改變可能是出於我們的惰性,也可能是由於我們懼怕因為改變而帶來的新挑戰。第四波疫情再次令不少弟兄姊妹希望可以「回復正常」。例如參與現場崇拜、和多些朋友或親人共聚;甚至再次出外遊旅遊的美夢破滅了。不過,也許亦可以協助大家下定決心作出轉變。
在這段時間,不少堂會和機構已經非自願但無可抗拒地作出了一些轉變,大家對網上崇拜、開小組、上主日學已經駕輕就熟,不過,據一些調查顯示,不少弟兄姊妹卻在這段時間流失了,有些去了別的堂會網上聚會,有些甚至離開了教會的生活,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堂會本身沒作出相應的轉變。至於基督教機構,在漫長的疫情之中,不少面對愈來愈大的經濟壓力,隨著政府保就業在11月底完結,社會上失業和結業潮將會此起彼落,機構亦不能倖免,不變,就只可以坐以待斃。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在困難中迷失了方向,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 |
世衛指貧窮人口於全球搶購疫苗過程中有被踐踏風險 |
(香港電台.24-11-2020) |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中心,甚至全部。父母不論是離異或是再婚,對孩子而言都是重大的家庭危機,為他們帶來許多負面的情緒和心理壓力。父母離婚,對子女是一個震撼,再婚則是另一個震撼。子女很不容易適應了父母分開的事實及新生活模式,再婚令他們要再次面對無法預計的未來,他們內心充滿恐懼及焦慮,卻無法表達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