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子女迷「網」 家長迷惘
陳國平博士
| 臨床心理學家
16/11/2004
根據明愛在今年五月一份有關青少年上網習慣的調查顯示,有二至三成的中學生每天花近五小時上網,更加有一成的中學生每天上網十小時。敢問作為家長的你,扣除每天上學、食飯、睡覺的時間,貴子女每天還剩下多少時間與你『溝通』?
走過同志路
16/11/2004
我們所指的同性戀過來人,實際是一些已悔改,脫離了同性戀生活方式的基督徒。他們定意離開同性戀的誘惑,將生命交託給神。因著信靠神,他們低落的自我形象及同性戀的轄制,逐漸得著改變。
當你發現兒女是同性戀者的時候……怎麼辦?
康貴華醫生
| 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會長
16/11/2004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個案,反映了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原來是同性戀者的時候,一些普遍的情緒反應和掙扎:
「通識」 @ POP SONG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
16/11/2004
最近耳畔常傳來「做隻貓做隻狗,不做情人,做隻寵物至少可愛迷人……」短短幾句歌詞,歌者賣力,聽者亦痴醉。若說流行音樂反映一代的精神面貌,恐怕現已由「同人唔同命」的失戀嗟嘆,進化到「人不如狗」的自憐!
關注同性戀事工的組織介紹
16/11/2004
「重建整全心性」網絡主要由一些關注同性戀輔導事工的機構組成,機構包括新造的人協會、香港性文化學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明光社、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等。
珍惜每一票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教育及行動)
16/11/2004
911這個日子,相信不是美國人的你和我也清楚明白代表什麼;但是今年的912,同樣地對於香港人也有很特別的意義!你當日有去投票嗎?你憑甚麼去投出你神聖的一票呢?對候選人的形象?往績?政治取向?道德立場......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9/2004
「17歲妞誕嬰當垃圾棄」
「12歲少年嘗禁果,性伴50人」
「小二已愛窺裙底,青年難自控胸襲女生」
「與洋漢一夜情,怕男友怪責,大專女生虛報強姦」……
十多二十年前,只要以上任何一道標題在報章出現,肯定馬上造成哄動,成為社會話題。然而到了今天,這類新聞已是司空見慣,近乎無日無之,不再成為報章的「銷量必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