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工業福音團契︰關心賭徒全人需要

11/07/2011

有見本港賭風愈來愈熾熱,不少職業司機都染有賭博惡習,工業福音團契遂於2001年成立香港第一個戒賭輔導中心——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幫助賭徒及其家人處理賭博引起的各種問題。
 
戒賭中心特別建構及推行「六重」戒賭復康計劃,透過互助小組、治療課程、牧靈聚會及協康助務等,幫助賭徒戒除賭博癮好,修復與親友的關係,進而發揮自己,助人自助。
 
除了賭徒,其家人及孩子亦是不可忽略的一群,因此戒賭中心推出「受助 自助 互助」賭徒家人復康計劃,藉治療小組及互助網絡,為受賭害的家人及孩子提供了出路。
 

朱耀明牧師 關社不言休

11/07/2011

朱耀明牧師的社關光譜是很闊的,他不單止參與民主運動,而事實上,自1974年他加入柴灣浸信會以來,在推動地區服侍的工作上亦相當積極,深得柴灣街坊的肯定。
 
朱牧師說︰「我認為柴灣浸信會在柴灣,一定要有它的社區作用和功能,它必須和這社區的人同行。」在70、80年代,街坊最關心的,是居住環境、就業、子女就學的問題,為此,他決定在柴灣浸信會大樓內辦學前教育,成立職青中心,同時又為居民爭取興建東區走廊、東區醫院,改善區內設施。

小組查經三:守望者的責任

11/07/2011

遊戲:將組員分為三小組,各自派一個人出來,請他們食榴槤糖。之後組長對所有組員說:「是次查經準備了一些糖果,這三位組員都試食了,讓他們說說是否應拿出來,讓大家分嚐。」
 
吃過榴槤糖的人,只能說「應」或「不應」,不能說出是甚麼糖,也不能做古怪表情,之後組員一起決定是否吃糖。
 
分享:如果我是那三個可以預先知道糖的味道的人,有何感受?
 
讀經:
 
以西結書三十三1-9
 

關鍵字 查經, 社會關懷, 社關

工業福音團契︰關心賭徒全人需要

11/07/2011

有見本港賭風愈來愈熾熱,不少職業司機都染有賭博惡習,工業福音團契遂於2001年成立香港第一個戒賭輔導中心——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幫助賭徒及其家人處理賭博引起的各種問題。

戒賭中心特別建構及推行「六重」戒賭復康計劃,透過互助小組、治療課程、牧靈聚會及協康助務等,幫助賭徒戒除賭博癮好,修復與親友的關係,進而發揮自己,助人自助。

除了賭徒,其家人及孩子亦是不可忽略的一群,因此戒賭中心推出「受助 自助 互助」賭徒家人復康計劃,藉治療小組及互助網絡,為受賭害的家人及孩子提供了出路。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11/07/2011

自從1974年洛桑會議之後,不少教會和信徒對社會關懷的意識無疑是逐步提高了,但在教會的日常運作上,社關就好像環保一樣,大家在原則上不會反對,但又不會十分積極參與,不過是葉公好龍。

林海盛牧師 盼社會視教會為一員

11/07/2011

現為香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的林海盛牧師,早在1983年讀神學之前,已經參與社關活動。「還記得我的第一次,是因為當時香港電台有個討論不同思潮與宗教的節目,他們對基督教作出一些有偏頗的評論,當時我母會(旺角浸信會)吳宗文牧師,發動弟兄姊妹寫投訴信,我就參與聯絡、聯署、代禱的工作。」

成為傳道人後,他更多次與政府「交手」,第一個大型的行動是反對政府計劃在旺角設立紅燈區,當時旺浸聯絡了區內30多間教會一起行動,最後當局的建議遭到區議會否決。

小組查經四:我在神面前,當獻上甚麼?

11/07/2011

分享: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除了奉獻金錢外,還可以奉獻甚麼呢?
 
讀經:彌迦書六6-8
 
「我朝見耶和華,
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
難道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來朝見他嗎?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
或是萬萬的油河嗎?
我豈可為自己的過犯獻我的長子,
為自己的罪惡獻我所親生的嗎?」
 

關鍵字 查經, 社會關懷, 社關

眼前利益毀未來

23/06/2011

從內地來港上學的跨境學童人數逐年遞增,今年已有九千多人,估計明年逾萬也不足為奇。相信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每天早上都有數千學童跨境上學,這種特殊情況,堪稱兩地邊境的「特色」。

部分獲當局簽發「禁區紙」的學生,可在指定通道,等候及乘坐「保姆車」回校,受到的照顧比較周到,相對也較安全。可是,大概基於口岸和禁區的保安及人流飽和問題影響,連部分小三學生亦不能獲發「禁區紙」,被迫使用東鐵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兩地,跟其他趕上班的人一起「迫車」。

與文化共舞

23/06/2011

假若你問我人類有甚麼專長,其中一項就是將好事變作壞事!

而要將好事變作壞事,其中一個主要的秘訣就是「過猶不及」。

關鍵字 社會關懷

通識教師人權意識肥佬

17/06/2011

教育學院去年以問卷訪問全港791名通識教師,發現他們對人權法治觀念薄弱,人權知識「肥佬」。超過三成受訪者曲解法治基本原則,認同政府為解決迫切問題可隨意解釋法律;支持警方拷問罪犯採證等。負責調查的學者擔心,長此下去,本港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會名存實亡,認為出現上述情況,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不重視人權教育。調查又發現,4成多通識教師認為自己並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教授人權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