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與情緒共舞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8/09/2011

香港城市節奏急促,生活緊張,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有些人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有些人則誤把情緒問題視為精神問題。2011年7月6日的晚上,研究中心邀請了葛琳卡博士與大家一起對談,與情緒共舞,讓大家對情緒有不一樣的認識。

未亂世,用重典?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4/08/2011

明太祖當年為整頓社會,以「吾治亂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制定了「治亂世用重典」的《明大誥》。不過,現今除少數極權國家,大多數國家都只會在社會陷入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用嚴苛的法律來懲罰犯罪者。

一直以來,挪威都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小國,更是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地方。據聯合國開發組織(UNDP)的HDI指數,挪威多次成為全世界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

80傳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07/2011

何謂80傳說?凡是80、90後的青少年便一定打破傳統價值、熱衷於街頭抗爭、以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政策的不滿嗎?剛於5月27日舉行,獲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的「80傳說」研討會,便是藉著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及各方專家的分享,向在場約200位參加者展示坊間對80、90後的描述是如何片面,並不足以反映大部份80、90後的真貌。

當高科技遇上Bad Manners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9/05/2011

筆者到悉尼旅遊,有幸見識了全世界最大的銀幕,以3D欣賞了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拍攝到的外太空星系奇觀,以及察看太空員如何修理此望遠鏡的零件。那種恍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實在非常震撼,令人不禁讚歎,這個世上有3D真好,連筆者這一個膽小的普通人,毋須訓練及冒險,也有機會在星際中「翱翔」。那一刻,3D及超大銀幕對筆者來說,真的是「超正」的科技。

活出真社關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5/05/2011

「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這樣,我就常常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太二十八18-20《新譯本》)。

外國相繼修例 兒童強姦犯可收監

吳慧華、廖珮盈、鍾漢池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實習學生
27/03/2011
根據香港現行的普通法推定,年齡在14歲以下的男童並無性交能力,而這推定其實是源自羅馬法,當時法庭視14歲為青春期的開始。到了在19世紀,在R v Waite 一案中,首席法官柯律治勳爵(Lord Coleridge CJ)宣稱普通法規則清楚訂明 「14歲以下的男童在生理上不具備干犯(強姦)罪的能力」。

真繫﹒好弱勢系列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5/03/2011

根據醫管局的統計,2008 / 09年度接受精神科治療人數約為154,625人。[1]此外,近五年精神科新症數字均達26,000 人,而過去五年求診人次則躍升12% 至650,000 人次,這表示本港的精神病患者一直持續上升。

我們所關心的 ── 只是六千元?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8/03/2011

香港政府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有人評價此方案未能合理分配社會財富與攤分利益,也不能公平分配社會資源。而原建議提到向每一個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更引來不少人非議,甚至引發不少人的怒火。為了回應政黨及市民不滿,財政司司長對預算案作出重大的修改,放棄注資強積金方案,改為向全港約600萬名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000元;又會向140萬納稅人退減薪俸稅75%,上限為6,000元。

終止地中海貧血症胎兒生命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3/01/2011

最近醫管局罕有地入稟高院,要求法庭准許一名懷有雙胞胎超過廿四週的孕婦,結束體內其中一個患嚴重甲型地中海貧血症胎兒的生命,以此保存另一名正常的胎兒不會日後出現身心不正常,也不會影響母親的健康。高等法院在醫管局入稟當日已批准,不過,法律上合法與是否合乎倫理是兩回事,對於信徒來說,又可以如何思考此課題?

援交有自由?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3/01/2011

少男少女為何援交?原因眾多,很多人認為現今香港社會已經沒有逼良為娼這回事,援交男女大都只是貪戀名牌衣飾,又或是嶄新的電子產品。但也有不少援交男援交女反駁,他們不是為了貪慕虛榮而入行,而是真的生活逼人,真的需要供養照顧家人,又或是真的為了大學學費而頭痛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