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75期)

性教育決定性態度

燭光網絡 75期 (p.1)
25/11/2010

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取決於他今日的工作態度,而今日的態度往往是取決於他昨日所受的教育,在性、愛、婚姻和家庭方面亦然。

在香港,有關性的資訊泛濫,我們活在一個將性資訊極度商品化的城市,但大家對性的話題卻充滿忌諱,無論在家庭、學校和教會,性教育仍然是大家口頭十分支持,實際左閃右避的題目。

歐美國家的青少年性行為年齡愈來愈早,未婚懷孕、墮胎和離婚等數字不斷上升,在香港亦有急起直追之勢。年青人對同性性行為(包括肛交)和濫交(如一夜情、多個性伴侶)等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這和他們所接受由傳媒和性解放團體在大學、以至中小學散播的性教育有關。

你講定我講 ── 拉雜成軍的性教育課程

燭光網絡 75期 (p.2)
25/11/2010

筆者記得就讀中一時的某一天,有位男同學帶了一本成人雜誌回校,引起一陣哄動,結果該同學被訓導主任訓示了半天。踏入中學時期的青少年,荷爾蒙讓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強烈的變化,他們渴望對性、異性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而漸趨成熟的身體和幼嫩的思想這個危險組合,讓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不已。與其讓他們自己探索,倒不如引導他們,教導他們正確的性知識和性觀念。那麼,現時香港性教育的情況又如何呢?
 
2008年4月,教育局就現行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作出了修訂和增潤。在新修訂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中,按不同的學習階段,訂出與性教育相關的學習期望及內容,細節如下: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

 

  • 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以尊重的態度,理解男女生理結構之異同
  • 能保護自己身體的私隱,並懂得拒絕別人的冒犯
  • 注重個人衛生,養成建康的生活習慣
  • 認識人生不同階段之歷程:出生、成長、生育、年老、死亡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

 

 

百花齊放的美國性教育

燭光網絡 75期 (p.4)
25/11/2010

一般人討論美國性教育時,往往以為定必是洪水猛獸,鼓吹性解放、開放性行為,甚至是超越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多元性行為。但其實在性教育層面上,美國的性教育不但不是一言堂,而且每個州就其不同情況,都有不同的性教育安排。由最傳統的貞潔教育(abstinence-only-before-marriage education),到最開放自由的綜合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都有,家長更有權知道學校在教甚麼,怎樣教,以及是否讓子女參加這些課程。
 
近日,美國因為總統奧巴馬更改當地性教育經費撥款的政策,引發一場大型的性教育討論。奧巴馬新的性教育政策,顯然是放棄了上屆總統要求教育青少年貞潔的原則,[1]並把性教育的資源集中投放在減低青少年未婚懷孕和感染性病上,當中涉及數以億美元的經費。
 
根據奧巴馬的要求,有關的性教育課程要有研究基礎,證明確實可以減低青少年未婚懷孕,始會獲得撥款。此舉令一向二分的美國社會為之抓狂,兩大陣營的不同性教育中心均獲撥款,當然亦有不少是未能獲得撥款的。在互相指罵間,我們看到一個比較清晰的性教育光譜中所存在的問題。
 

性教育,由0開始

燭光網絡 75期 (p.6)
25/11/2010

面對社會性觀念愈開放,道德價值界線愈趨模糊的境況,家庭發展基金事工總監徐惠儀女士提醒家長,莫再把灌輸性教育的責任單單留給學校,父母必須親身參與其中。她又認為,打從幼兒時期,家長便要展開家庭性教育的工作,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一套正確的性知識和價值觀。

徐惠儀表示,對比上一代,現今家長對性教育的關注是多了,但若論重視程度,則依然不足夠。「如果以優先次序排列的話,性教育在家長心目中,可能會排得很低,他們重視的,始終是學科,甚至是興趣班;他們最擔心的,是子女的考試成績、能否入讀名校等問題,至於性教育嘛,有時間便教,沒時間便不教了。」

早知好過無知 正視早熟兒童

燭光網絡 75期 (p.8)
25/11/2010

青少年愈來愈早熟,不少小學生已踏入青春期。經常向小學提供性教育的護苗基金,其執行經理譚紫茵女士表示,正因為小學生漸趨早熟,所以及早灌輸性教育,特別是關於免受性侵犯、保護自己身體等內容,對這個年代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克不容緩。

護苗基金︰保護身體

性教育範圍廣泛,而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可以用四個字來綜合:認識身體。

譚紫茵表示,現時性教育分為初小和高小兩部份,初小主要教導同學認識自己的身體,例如私處的位置,並教他們保護身體。「其實現在常識科或德育科也有提供性教育給學生,但由於課程緊迫,部份學校會邀請專門提供性教育的機構來講解,例如護苗基金、家計會、母親的抉擇等,希望學生學習到更深入的性知識。」

護苗基金有兩輛專為小學生而設的「護苗教育巡迴車」,針對初小和高小生的需要,各有一部,這兩輛車會巡迴不同小學提供性教育課程。初小(小一至小三)集中講解基本知識,例如分辨何謂友善接觸(good touch),以及應變方法。「因為小朋友或有機會遇上一些人,他最初可能表現友善,但之後卻借意摸你的私處,我們會教導同學即時拒絕的技巧。」

結合愛與生命的性教育

燭光網絡 75期 (p.10)
25/11/2010

香港的性教育,向來不被重視,雖則學校都期望學生具良好品格及正確的價值觀,但大多數老師都有心無力,分身乏術;家長即使並不想傳媒及互聯網成為子女的「性教育師傅」,可是不懂得如何開口講解;學校社工痛心每天重複上演青少年胡亂發生婚前性行為、未婚產子,甚至墮胎的悲劇,卻不明白為何學生在事情「爆煲」前不主動尋求協助。事實上,學生身處一個情慾主導的都市,加上身體發育和對性的好奇,要他們獨自面對內心掙扎,是何其困難!有見及此,本刊請來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教友婚姻及家庭輔導員、註冊社工鄭靜文姑娘,分享她多年來推行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經驗,盼望能幫助大家掌握一些性教育重點及施教方法。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就初中及高中生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及主旨,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題目都是圍繞愛、婚姻與性的關係,亦包括色情文化和同性戀的討論。而當中稍有分別之處,是有關身體親密界線的課題,對中四以上的學生,講者會較仔細地解釋男女身體應保持的界線,如接吻和愛撫等。而講者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有助設計更適合的課程。

性教育資源推介

燭光網絡 75期 (p.12)
25/11/2010

明光社
 
性文化是明光社關注的三大範疇之一,除在公眾空間討論社會上有關性的議題之外,教育亦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在2009至2010學年,本社同工到訪不同的學校,主領了約150次性教育講座,講座題目和內容因應社會情況不斷更新。本社今年提供給學校的性教育講座題目包括:
 

 

性教育是「全人」的教育

燭光網絡 75期 (p.14)
25/11/2010

除了在校園裡可向學生講解性知識外,如果教會能作出配合,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使到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會友,都可以開心見誠地跟牧者分享自己的性疑惑和難處,並安排弟兄姊妹守望同行,相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為此,我們訪問了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的林榮樹牧師和陳傳道,以及U-Fire總幹事胡裕勇先生,盼望藉著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教會的性教育上向前多走一步。
 
林榮樹牧師認為,性對於任何年齡的人士來說,都是一種誘惑,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不例外。而性的題目亦很廣泛,性(Sexuality)不只是身體上的性(Physical Sex),還包括了很多東西。

變性人是男是女?

燭光網絡 75期 (p.16)
25/11/2010

一名變性人與男朋友申請註冊結婚,由於香港法律只容許一男一女的婚姻結合,而該名變性人的出生證明書顯示「她」是一名男性,因此婚姻登記處拒絕他們的申請。他們不服而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得高院受理,張舉能法官於2010年10月5日判原告敗訴。
 

沒抵觸《基本法》及《人權法》
 

原訴人認為香港政府容許變性手術,亦容許變性人按他們新的性別更改身份證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及性別,幫助他們掃除一些日常生活的困難,如去男廁或女廁,但卻不准按新的性別結婚,是歧視及違反《人權法》及《基本法》。
 
《人權法》及《基本法》保障每個人有組織家庭的權利。香港的《婚姻條例》訂明,婚姻在法律上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根據人的天生性別決定,且是有限制的。法官認為《婚姻條例》訂明容許「男與女」結合,不是「每個人」,即沒訂明每個人一定有婚姻權利,而現時香港的《婚姻條例》並沒有侵犯個人「男與女」的結婚權利,因此,沒有抵觸《基本法》及《人權法》。
 

工資、工時與公義

燭光網絡 75期 (p.18)
25/11/2010

經過勞工界多年爭取,立法會終於通過最低工資的法例。但香港社會貧富懸殊、以及政策上嚴重向大財團傾側的情況並未改變,要爭取更合理的「最低工資」和健康的工時,仍然有漫漫長路。

自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開始,由於經濟不景,減薪裁員之聲此起彼落,而公務員的系統由於要減薪困難重重,結果在所謂資源增值的口號下,兩個人要做三個人的工作,三個人要保持四個人的生產量,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加班之後再加班。私人機構當然有樣學樣,僱員在加班或另謀高就的壓力下,選擇可說是接近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