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膠袋都要講倫理?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30/07/2024

香港政府罕有地在「聽從民意」的情況下(但更多被認為是刻意「放軟手腳」不作為之下),環境及生態局終於在今年5月宣佈:暫緩實施早就被「睇死」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俗稱「垃圾徵費」或「垃圾收費」計劃。

迷思與迷途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7/2024

人生就像一場海上旅程,在茫茫大海之中,有時十分容易迷途,而只要小小的偏差,最後卻可以偏離到千里之外!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一個不慎便會落入一些並無根據的迷思,但卻以為自己掌握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真相和真理。

似是而非的「pre拍拖」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7/2024

 

交友apps與愛情幻象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0/07/2024

在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J. Sternberg教授所發表的「愛情三角理論」,提到愛情包含了三個元素,分別是「親密」、「激情」及「承諾」。一段關係如能擁有這三個元素,而三個元素能「強而有力地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可擁有穩定而長久的愛情關係,如果當中的比重不平衡,單單某一元素的比重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到關係,這是青少年於初中時期就應該了解的事情。

網之「癮」誘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0/07/2024

網絡成癮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們陷入的處境,但其實可能很多家長自己本身都有網癮而不自知,因為網癮不單只是網絡遊戲成癮,還包括社交平台相關的網絡社交成癮、網絡色情成癮及網絡資訊成癮等。眼見很多成人坐車時看手機,回家又滑手機、看資訊、上社交平台分享及傾談等,一有空就手機不離手,每週上網時間輕易超過40小時。

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30/07/2024

早前台灣發生了一宗捷運隨機斬人事件,一名20歲洪姓男子上車後掏出菜刀朝向乘客攻擊,一名17歲少年受傷,其後部份乘客幫忙制伏該男子。事件其中一個關注點是一名許姓男子,最先奮勇奪刀,面部更因而受了刀傷。而此名許姓男子被網民稱為「長髮哥」。

對家庭不友善的教會文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7/2024

多年以前曾經聽一名在教會和學校熱心服侍的校長說自己和太太都很忙碌,他的子女好像有父有母的孤兒一樣,最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和太太這樣火熱事奉,而是他竟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因為從他的語氣我感受到的是自豪多於自責。

修訂更改性別政策的後遺症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7/2024

2013年本港的終審法院裁定,已接受完整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可按身份證上已更改的性別標記,與另一性別的人士結婚。法院亦建議政府參考英國的《2004年性別承認法令》,研究香港該如何解決變性人在所有法律範疇所面對的困難。

快閃斐濟遊有感

蘇恒泰    |    2016年開始研究移民的可行性,2018年付諸行動舉家移民新西蘭,2020年完成兩年的移民監。育有三名女兒(其中一名在新西蘭出生),現於奧克蘭華人長老會聚會,並在大學生粵語團契擔任導師。
25/07/2024

數月前無意中發現斐濟航空大減價,由奧克蘭來回東京機票只需900新西蘭元(折合約4,400港元),於是二話不說便馬上訂了一家人的機票,又難得航空公司容許乘客在斐濟停留,遂決定先在Nadi留一個晚上,之後再乘機前往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