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司法執法漏洞多 三級影碟隨處播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3/2004

2000年6月提出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修訂諮詢文件,在石沉大海差不多四年後壽終正寢!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於今年1月26日向立法會表示,政府將不會就修改此法例作跟進,理由是所收回的意見有分歧,此舉令一直以來關注此事的多個教育、社工、家長及宗教團體十分遺憾,亦覺政府並無誠意及積極正視不雅物品氾濫的問題。
 

3G喜與憂—業界人士專訪

15/03/2004

自本港首家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簡稱3G)供應商於年初投入服務後,憑著強大的傳輸能力及多樣化的服務,3G電話已成為電訊業界中炙手可熱的新產品。當視像電話,拍照錄影,上網電郵,電影新聞,甚至色情資訊都可自由下載,3G產品會不會是另一個「色情暴力」兼而有之的失控世界?

性開放風潮下香港家庭面對的困境及出路研討會

整理及撮要: 關浩然    |    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
15/03/2004

十多位維護家庭聯盟的發起人,在聯盟主席陳黔開牧師帶領下,在台上發出以下呼籲:「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傳媒、社會服務機構、教育團體及教會,積極維護及宣揚健全婚姻及家庭之價值信仰,更多關懷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家庭,推動健康的家庭教育。我們呼籲已婚人士及家長,以身作則,維護及尊重婚姻的盟約,在家庭中以愛相繫,承傳家庭文化的價值。使下一代能在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人權」不是任填銀碼的支票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1/2004

打開報章,每天幾乎都有不同的人士,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訴求,但理由卻往往不約而同,就是基於「人權」!彷彿任何群體(無論是否弱勢),只要他們認定了某些訴求是他們的基本權利,而其他人無論基於任何原因(例如倫理道德、社會制度、宗教信仰或醫療健康等)未必認同,便是侵犯了他們的「人權」!是「歧視」的行為!下文嘗試和大家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賭波合法化後感

陳永浩    |    香港大學博士生 | 明光社義務同工
21/01/2004

賭波合法化後,賭風蔓延,對社會的衝擊日漸擴大。究竟現時賭博問題對學生、青少年,甚至社會各階層人士有何影響?作為教師、社工和牧者又如何回應?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訪問了幾位「有心人」,談談他們的看法。

M:Michael  黃:黃克廉老師  葉:葉翁慧梅姑娘  蕭:蕭如發牧師

人權的限制與性權的迷思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
21/01/2004

性革命提倡一種極端的人權觀:個人人權神聖不可侵犯,只要雙方同意,又不傷害他人,做甚麼都沒有關係。這又衍生了泛性權觀(以下簡稱性權):社會不單不應立法禁制任何一種性行為,更應主動消除性傾向歧視。性道德是壓制人的權力工具,所有性傾向(同性戀、雙性戀、獸交、孌童、SM、亂倫、變性、易服等)都應全盤接受和受到法律保障。
 

成為老師、導師的合作伙伴 (總編的話)

21/01/2004

六年了!《燭光網絡》在98年初創刊,轉眼便要踏進第七個年頭了!

傳媒教室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1/01/2004

純粹虛構,如有類同?實屬「正常」!/ 禁之不絕,何不就地取材?
 

踏上「明光」的旅途

歐偉昌    |    明光社董事
21/01/2004

若問我為甚麼會加入明光社,我會毫無猶疑地回答:「是在神裏面認定的異象」。直到目前,我依然深深感到是異象叫一班明光社的董事及同工繼續走在一起。
 

傳媒教育資料館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1/01/2004

由不為人知,以至被不少學校納入課程之中,傳媒教育對許多老師,甚至是青少年工作者,已不算陌生,眼看不少有心人,憑着滿腔熱誠與衝勁,積極推動傳媒教育,卻因本身工作忙及對傳媒教育理論不太清楚,往往事倍功半。其實,隨着傳媒教育的「冒起」,坊間已有不少傳媒教育的教材,可供參考,各具特色,下表列有不同機構製作的相關教材,盼望為前線的傳媒教育有心人提供實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