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報章手法論壇(一)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1/2000
本專欄的目的,是以專業及客觀的角度,抽取過去幾個月內,一些值得關注的報導手法加以評論及分析(由於全港報章值得商榷的問題很多,本欄會較集中討論三份最暢銷的報章),以供讀者參考,歡迎各位親臨本社之資源中心,詳細閱讀有關資料,以方便作教材或撰寫文章之用。
有關賭博問題的網站介紹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1/01/2000
- http://psy.pmf.org.tw
這網站是由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的臨床組架設,為使用者提供各類的臨床心理學資訊。當中有一些案例供使用者參考,而有關賭博心理的問題也有個案在內。
最成功的包裝典範─賭博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1/2000
過去兩個月,賭博問題成了明光社的關注重點,因為我們深信沉迷賭博會帶來十分沉重的社會代價,而我們亦明白賭博經過精心包裝,已經成為慈善事業和娛樂消閒的化身,得到不少市民,以至福利機構的支持,這是一場吃力不討好的仗!
勿以糖衣包裹毒葯 反對政府助長賭風
31/01/2000
勿讓孩子在嗜賭的氣氛下長大!
香港社會不同階層皆嗜賭成風是不爭的事實,除炒樓、炒股外,賽馬方面投注額之高舉世知名。沉迷賭博帶來的社會及家庭問題有目共睹──丈夫因爛賭而虐妻;父母沉迷賭馬、打麻雀而疏於照顧子女;因欠下龐大賭債挺而走險,以至闔家自殺(或被殺)更是時有所聞。
不要低估賭博活動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鍾劍華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31/01/2000
愈來愈多跡象顯視,香港政府有意擴大合法賭博的範圍。對此,社會上反對的聲音不多。與其他包含一定程度不道德色彩的行為(Vices)不同,賭博相對而言較容易為人所接受。這一方面是因為賭博被認定為造成的傷害較少,也較間接。賭博行為也常常被賦予一些正面的價值,例如作為一種娛樂與社交的媒介。因此,很多社會都不會對賭博行為嚴格地加以限制,很多時政府甚至扮演著推動,甚或是主動參與的積極角色。
明光社就保障私隱報業評議會之回應
30/11/1999
現時傳媒污染問題嚴重,最理想的改善方法是傳媒可以自律,不用成立監管機構,但我們對傳媒能夠自律並不樂觀。主要是由於幾份最暢銷報章的老闆不肯加入有約束力的報業組織,另外,在目前報業的生態環境,前線新聞工作者難以堅拒執行違反專業操守的指令。
明光社有關「保障私隱報業評議會」的問卷調查結果
30/11/1999
注意事項:
- 本問卷之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之成年人。
- 若被訪者反對成立報業評議會,於回答完第6題之反對理由後,不用再回答其餘問題,直接轉往第16題,填寫受訪者背景。
- 你認為現時報章侵犯私隱情況是否嚴重?
(547) 是(轉第2題) 〈85%〉
(99) 否(轉第3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