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明光社18週年研討會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17/09/2015

香港社會未婚男女的比例按年上升,教會的情況亦不遑多讓;加上教會男女比例失衡和「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的理念,讓教會出現不少單身姊妹。單身人士往往被認為是美中不足的一群,也是被忽略的一群。

萬事小心就能解決問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09/2015

 

保護兒童 停止傳閱懷疑色情照片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17/09/2015

本年度香港書展已經閉幕,相信當中最能引起話題的書籍一定是以六歲女孩為主角的寫真集。「寫真」原是日本漢字,意指「相片」,對象可以是人像、動物、風景及建築物等,所以寫真集只是相片集而已。無奈香港歷年來出現眾多以性感女生為主題的寫真集,才讓人有「寫真集就是性感不雅」的感覺。

紙媒寒冬與網媒熾熱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7/09/2015

本年7月,創刊了五十六年的《新報》[1]及七十六年的《成報》[2]

大數據與個人私隱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7/09/2015

隨著數碼化及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進行各種活動,無論是瀏覽資訊,又或是安裝免費好玩的手機應用程式,與在面書玩一些要先分享朋友名單的心理遊戲;申請優惠積分卡或會員卡所提供個人資料及購物記錄,甚至大家到購物商場使用免費Wi-Fi,也可能將可窺探個人資料門戶大開。

吃得苦中苦,才是人上人?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7/09/2015

人生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人人都對苦難避之則吉,但人人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筆者想,沒有人會蠢得想「擁抱苦難」,但吃苦卻又像是人生成長的良藥,彷彿對我們有益。

《被奪走的十二年》——突如其來的苦難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7/09/2015

 (講員:許惠敏小姐 |  業餘影評人及報章專欄作家)

 

港土講地:產業丶信仰丶生涯規劃 週年研討會 花絮

(實習生)陳穎恆、廖冰森    |    香港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環球中國研究系二年級、信義宗神學院 基督教教育學士三年級
17/09/2015

2015年6月12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港土講地:產業丶信仰丶生涯規劃」週年研討會。

週年研討會講員、主辦單位及其他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