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小心誤入「歧」途 ── 人權與歧視問題教案
洪子雲、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1/2005
近年當與青少年討論起同性戀,他們很多時已不再思考同性戀是否合乎道德,反而很快就轉向批評不贊成的人是「歧視」。但凡事若不作道德反省,只將一切反對意見標籤為「歧視」,恐怕社會將會越來越是非不分。所以性教育亦應包括價值觀念的反思,避免濫用,陷入道德相對的文化中。
建立公民社會,重視生命教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1/2005
過去兩年是香港發展公民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市民大眾以行動證明了他們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繼03年的七一遊行和保護維港行動,04年的七一遊行和反對拆卸紅灣半島一樣聲勢浩大,此外,一些專業人士所發起的維護本港核心價值聯署,亦引起不少的討論,公民力量已成為政府和大財團作決定時不能忽視的因素,問題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甚麼呢?公民力量除了在政治和民生議題外,在一些對社會和下一代價值觀影響深遠的議題上又應
關注同性戀事工的組織介紹
16/11/2004
「重建整全心性」網絡主要由一些關注同性戀輔導事工的機構組成,機構包括新造的人協會、香港性文化學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明光社、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等。
珍惜每一票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教育及行動)
16/11/2004
911這個日子,相信不是美國人的你和我也清楚明白代表什麼;但是今年的912,同樣地對於香港人也有很特別的意義!你當日有去投票嗎?你憑甚麼去投出你神聖的一票呢?對候選人的形象?往績?政治取向?道德立場......
生理與倫理兼備:與傳媒爭分奪秒的性教育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16/11/2004
無「性」不歡是今日傳媒資訊的特點,活在色情資訊氾濫成災的年代,青少年性態度日趨開放,不少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都為被「解放」的下一代頭痛!作為關注性文化的機構,明光社豈能袖手旁觀?本社於10月底推出《性、愛與婚姻──性教育不只是性交教育》教材套,探討六個青少年較為關注,且較具爭議的課題,包括色情文化、男女大不同、戀愛、婚前性行為、婚姻與家庭及同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