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防治賭博教育工作的體會

黃艷媚    |    「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社會工作員
15/09/2004

執筆之際,碰巧是香港賭波規範化後一年,工福「戒賭」隊工在過去一年應邀往各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等主領講座,粗略統計已接觸了一萬三千多人,其中大部分為中學生。同工們像在賭海汪洋中,靠主乘風破浪。

筆者亦剛完成了一個專為中學生而設的「賭博行為治療小組」(以下簡稱「小組」),願向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體會。

「家庭」被忽略的核心價值

麥沛泉    |    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兼公共事務組召集人
15/09/2004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公平公義 、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1

自六月上旬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發表後,引來社會極大的迴響。宣言肯定了以上八項不同的價值為香港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表達了香港賴以成功的共同價值,及肯定了全港市民為一命運的共同體,而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亦為宣言的聯署人之一。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余國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9/2004

 

「17歲妞誕嬰當垃圾棄」
「12歲少年嘗禁果,性伴50人」
「小二已愛窺裙底,青年難自控胸襲女生」
「與洋漢一夜情,怕男友怪責,大專女生虛報強姦」……

十多二十年前,只要以上任何一道標題在報章出現,肯定馬上造成哄動,成為社會話題。然而到了今天,這類新聞已是司空見慣,近乎無日無之,不再成為報章的「銷量必殺技」。

走出泥淖 拓另類出路

許惠敏    |    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
13/07/2004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了!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七日是上帝完成造物工程後的安息日,「七」在基督教傳統上象徵完全;對七歲大的明光社而言,當然不是「罷了!就此作息」的宣告;相反,卻是要力臻完美的鞭策,繼續回應時代需要!

七周年紀念特稿

13/07/2004

七在基督教傳統代表圓滿、完美,七周年實在是個值得感恩的大日子。由一個只有少數人發起的社關小組發展成今天一個有十多名同工的機構,明光社得以發展,義工的努力絕對功不可沒。不論是《燭光網絡》的寄送還是活動的現場工作、文件庶務等,只要一通電話,一群義工都會趕來協助。有弟兄更主動不辭勞苦的自資支付車費,協助分發多份刊物到各訂閱的教會、機構及書室。

中小學校長及教師德育及公民教育進修課程「賭波的禍害及有關的預防教育」 校長教師親身感受賭博魔力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教育及行動)
13/07/2004

監察賭風聯盟於去年10月份向全港中學進行問卷形式進行的「賭波合法化後中學生參與賭波活動」調查,結果顯示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參與賭波投注情況嚴重。根據理大於8月1日(馬會正式接受賭波投注當日)做的調查顯示,參與賭波的青少年遠比賭馬的人數多,足球博彩對青少年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傳媒鋪天蓋地的宣傳及馬會將投注站改裝成開放式,使青少年很容易被引誘而參與賭波活動,可見賭波有很大的吸引力。

社工與獨立思考

梁林天慧 | 筆錄:余志瑩    |    中文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服務顧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出版)
13/07/2004

 

市場導向削弱內部士氣

隨著政府「整筆過撥款」及停止對社福機構資助的行動,令機構資金漸見緊絀。政府批核社會服務資源時又以市場價值作考慮,同類服務間出現惡性競爭,各機構變為競爭對手。機構以苛刻的條件僱用短期合約員工,削弱了整體士氣。

馬會催谷賭波事件簿

陳永浩    |    監察賭風聯盟秘書
13/07/2004

 

自2003年8月實施足球博彩規範化(即「賭波合法化」)後,馬會、政府都聲稱開設合法的足球博彩,只為打擊非法外圍莊家,並不鼓吹賭博。但時至今日,賭波的投注總額遠超預期,因賭博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作為賭波活動營運機構的香港賽馬會,非但提供賭博便利,更以「打擊外圍」為擋箭牌,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新玩法,新攻勢擊,皆旨在吸納更多人參與賭博,違反「不鼓勵賭博政策」。

門外「看」社工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7/2004

專業=中立?
中立=服務對象為先?

專業究竟是甚麼?當聽到某些大律師千方百計找著程序上的一些錯誤,令法庭放走一個明明證據確鑿的犯人,大律師卻以這是遊戲規則而表現得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心裏總感到慼慼然!當然,在能力上自己沒有當大律師的條件,但在心理上,自己亦不能接受法律為成為了不是伸張正義,而只是鬥智鬥力(財力)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