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防治賭博教育工作的體會
執筆之際,碰巧是香港賭波規範化後一年,工福「戒賭」隊工在過去一年應邀往各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等主領講座,粗略統計已接觸了一萬三千多人,其中大部分為中學生。同工們像在賭海汪洋中,靠主乘風破浪。
筆者亦剛完成了一個專為中學生而設的「賭博行為治療小組」(以下簡稱「小組」),願向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體會。
「家庭」被忽略的核心價值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公平公義 、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1
自六月上旬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發表後,引來社會極大的迴響。宣言肯定了以上八項不同的價值為香港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表達了香港賴以成功的共同價值,及肯定了全港市民為一命運的共同體,而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亦為宣言的聯署人之一。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17歲妞誕嬰當垃圾棄」
「12歲少年嘗禁果,性伴50人」
「小二已愛窺裙底,青年難自控胸襲女生」
「與洋漢一夜情,怕男友怪責,大專女生虛報強姦」……
十多二十年前,只要以上任何一道標題在報章出現,肯定馬上造成哄動,成為社會話題。然而到了今天,這類新聞已是司空見慣,近乎無日無之,不再成為報章的「銷量必殺技」。
走出泥淖 拓另類出路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了!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七日是上帝完成造物工程後的安息日,「七」在基督教傳統上象徵完全;對七歲大的明光社而言,當然不是「罷了!就此作息」的宣告;相反,卻是要力臻完美的鞭策,繼續回應時代需要!
中小學校長及教師德育及公民教育進修課程「賭波的禍害及有關的預防教育」 校長教師親身感受賭博魔力
監察賭風聯盟於去年10月份向全港中學進行問卷形式進行的「賭波合法化後中學生參與賭波活動」調查,結果顯示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參與賭波投注情況嚴重。根據理大於8月1日(馬會正式接受賭波投注當日)做的調查顯示,參與賭波的青少年遠比賭馬的人數多,足球博彩對青少年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傳媒鋪天蓋地的宣傳及馬會將投注站改裝成開放式,使青少年很容易被引誘而參與賭波活動,可見賭波有很大的吸引力。
社工與獨立思考
市場導向削弱內部士氣
隨著政府「整筆過撥款」及停止對社福機構資助的行動,令機構資金漸見緊絀。政府批核社會服務資源時又以市場價值作考慮,同類服務間出現惡性競爭,各機構變為競爭對手。機構以苛刻的條件僱用短期合約員工,削弱了整體士氣。
馬會催谷賭波事件簿
自2003年8月實施足球博彩規範化(即「賭波合法化」)後,馬會、政府都聲稱開設合法的足球博彩,只為打擊非法外圍莊家,並不鼓吹賭博。但時至今日,賭波的投注總額遠超預期,因賭博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作為賭波活動營運機構的香港賽馬會,非但提供賭博便利,更以「打擊外圍」為擋箭牌,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新玩法,新攻勢擊,皆旨在吸納更多人參與賭博,違反「不鼓勵賭博政策」。
門外「看」社工
專業=中立?
中立=服務對象為先?
專業究竟是甚麼?當聽到某些大律師千方百計找著程序上的一些錯誤,令法庭放走一個明明證據確鑿的犯人,大律師卻以這是遊戲規則而表現得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心裏總感到慼慼然!當然,在能力上自己沒有當大律師的條件,但在心理上,自己亦不能接受法律為成為了不是伸張正義,而只是鬥智鬥力(財力)的遊戲!
社會工作 = 扶助「弱勢社群」 = 性解放?
我在下面會評論香港社工界近期的一些轉變,就是一種較為激進的性解放思想,為了避免誤解先要澄清:一、社工界並非只有一種主導思想,我所觀察的只是一種趨勢,社工界內部當然存在多元性;二、這種思想的興起有其社會和文化背景,往往反映一些傳統框架的不足,其存在有正面意義;三、我敬佩很多社會工作者敬業樂業,在破碎的社會邊緣默默耕耘、扶助弱小,已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