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爭取不應是唯一焦點
自上年七一遊行以來,香港的政治生態急速改變,最近人大常委又主動進行釋法,究竟未來的政局將會如何發展下去?作為基督徒可扮演甚麼角色呢?我們訪問了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先生、浸會大學宗哲系助理教授陳慎慶博士及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余達心牧師為我們作分析。
女為悅己者「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像自古至今,男子皆喜愛身材窈窕的女子,這個情況被傳媒的吹噓下,變得越來越嚴重。炎夏將至,各纖體美容公司已急不及待推出一系列產品,美其名為幫助女士重塑身體曲線及重獲自信,其實還不是要女士們將「賣肉錢」送上。
如何扭轉傳媒新一代的價值取向
「曾xx滿口垃圾」、「變態姦殺 北嫂裸屍」、「43歲余xx賣肉養家」…… 每天經過報攤,都不難看見類似的頭條新聞;斗大奪目的標題,配以震撼的相片彩圖,利用好奇心煽動著行人的購閱意欲。
愚人?娛人!
去年四月一日,一代巨星張國榮從文華東方酒店一躍而下。自此,本來以開玩笑為樂的愚人節即被賦予南轅北轍的意義;對中、港、台、日等亞洲地區的華人來說,這娛人娛己的節日蒙上了淡淡的哀愁。
作為一代偶像與影帝,張國榮對演藝界的貢獻,毋庸置疑。筆者雖不算是他的忠實歌迷,但對其動聽的歌聲、精湛的舞技及演技,仍甚表欣賞;只是對於巨星自我結束寶貴生命的選擇,無論基於甚麼原因,恕不敢苟同!
「不可能」的呼召
關注流行文化歪風是九二年歸主時內心多次感應到的呼召,可是在多年來,這呼召一直因種種原因被拋諸腦後。直至科網泡沫爆破,早上仍是編輯部統帥下午卻被踢進了失業大軍,正待重投傳播業,卻驚覺這行業的生態已是面目全非:正統書籍出版市場萎縮,報章內容小報化,雜誌內容色情化;電子傳媒鼓吹亂愛訊息。傳媒老闆看利潤重於質素,資深編輯成為裁員對象。同年出道的編輯多數情願轉行,有所堅持的我當然是處處碰壁。
爸、媽,這是你們教我的!
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根,一個孩子在裡面所獲得的,不止是衣食住行,更從父母身上理解待人接物的道理。一個關係和諧,彼此尊重的家庭,能讓孩子知道甚麼是自尊、愛護與珍惜。相反,在一個關係破裂,夫妻間互不信任的家庭裡,孩子除了有個不愉快的童年,更可能影響到他們日後在婚姻、性、愛等方面的態度,導致問題叢生,禍患一代一代的循環延續下去。
救救『荷包』大行動 拒絕廣告商攔途截劫
「病態消費」、「病態減肥」及「病態賭博」已成為香港人另一個特徵。各式各樣的消費廣告,加上信用卡公司鼓勵大家密密簽及送多多優惠,已導致很多青少年未曾擁有資產便已破產。根據明愛2001年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認為理想父母的首要條件是「多給零用錢」,零用錢多少更成為好父母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