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婚姻

婚姻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人類透過婚姻建立家庭,在家庭中孕育健康的下一代,維持及促進社會的穩定性。現時社會不婚及離婚的情況日漸普遍,但有調查發現超過一半香港人仍然認為現行婚姻制度並不過時。婚姻制度雖然正面對著威脅,但它仍在發揮著它的功用。

《哪一天我們會飛》- 我們是否已成為一片齒輪

17/11/2015

筆者有機會和朋友們看《哪一天我們會飛》的謝票場,這場次是預先公告時間的,好讓大家買票去一睹三名年青演員的風采。這場謝票場全院滿座,觀眾反應亦很好。當編劇陳心遙問在場觀眾如果自己是如主角余鳳芝,會挑與蘇博文還是彭盛華? 很有趣,有九成半觀眾表示會挑與蘇博文一起! 可能是因為受他默默為余付出所感動吧。
 
這是一個校園愛情故事,亦是有關夢想的故事。一對夫婦余鳳芝(楊千嬅飾)與彭盛華(林海峰飾)的婚姻故事交織著他們中學時代 (分別為蘇麗珊與游學修飾)與一位老友蘇博文(吳肇軒飾) 的校園點滴。
 

持守一生一世的婚姻

17/11/2015

日本富士電視台本年播出了一套名叫「約會~戀愛究竟是甚麼呢~」的電視劇,劇集描述男女主角二人不相信愛情,也不懂得戀愛,但卻希望進入婚姻,所以雙方共同商討婚姻契約書,仔細規劃婚後家庭生活的分工,由每週的煮食安排,及至何時發生性行為也一一詳列出來。故事最後當然是雙方經過相處,不自覺地愛上了對方的美好大結局。 

教會如何在公共空間作見證

17/09/2015

美國法庭裁定同性婚姻沒有違憲,不少國家亦相繼仿效,希望透過法庭改變婚姻的定義及制度,甚至連一些西方國家的教會已表明接納同性婚姻。當不少西方國家已將婚姻制度演變成不再限於男女之間,作為信徒又該如何理解婚姻?筆者就此專訪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蔡少琪牧師及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社關事工科科主任陳劍雲牧師,一起探討教會及信徒在這洪流中如何持守真道,並踐行信仰作見證。

 

一個人的婚禮

19/03/2015

請不要灰心,你也會有人妒忌,你仰望到太高,貶低的只有自己,别蕩失太早,旅遊有太多勝地,你記住你髮膚會與你慶祝鑽禧,啦啦啦慰藉自己,開心的東西要專心記起,啦啦啦愛護自己,是地上拾到的真理…… 
——王菲  《給自己的情書》

 

再思婚姻意義 拆解事實婚姻

24/10/2014

可以告訴我,我有不認同的自由嗎?

在今日這個只講個人欲望的社會裏,要對一些問題說不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歧視、偏見、無知的指控有如壓在異見者身上的千斤重擔。我們相信現行婚姻制度是對社會的祝福,但平機會最近有關「歧視條例檢討」的不少內容,則令人深感不安。

莫忘初衷──男女結婚才是人權

23/10/2014

當筆者看近期的「同性婚姻地圖」,感覺像目睹「Candy Crush」的朱古力逐步吞噬糖果一般。曾在過去以公投成功禁止同性婚姻的美國州份,都相繼廢除「婚姻為一男一女」的法例,變相通過同性婚姻。法院再次凌駕人民的意願,其理由是老生常談的「平等權利」。這或許為人帶來錯覺,以為西方社會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有了共識。

孩童亂吻 家長關心

19/12/2013

最近有一段小學生於快餐店激吻的片段於facebook上載,引來不少討論。有些人認為很平常;有些人則認為他們看電視太多,於是便有樣學樣;又有些人認為作為他們父母的必定很憂心,甚至有人指男童有機會需負上法律責任。無論討論的內容是甚麼,但有一件事很值得我們反思,到底兒童性教育要教導甚麼?
 
與孩子進行性教育,家長必須留意他們正處於哪一個成長階段,按照他們的認知及需要作出教導。正在成長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急促成長的身體有一定的好奇,他們會渴望瞭解和探索,並會透過與他人互相觀察、接觸而累積對身體的感覺及認知。父母可在子女探索的過程中,把握每一次的機會進行教導。